(函授本科过来人的忠告)(函授本科吧)

学校评选师德模范,我上榜了,还位列第

(函授本科过来人的忠告)(函授本科吧)

二。一方面,我很欣慰,我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另一方面,我以为这样的荣誉应该送给那些年轻有为积极奉献于教育事业的教师。像丁华、朱自庆、张琳霖、刘泽林、李明谊、彭葳、唐家喜、唐寻阳、项君等教师才是学校扛大梁的师德模范。我这个快退休的老教师,体力心力都处于明显衰落的人,有什么必要评师德模范的?

一定要我说点什么,我只有说说我执教38年来走过的一些弯路的教训和偶尔走顺道的体会吧。

一.做教师要能安守清贫

古语有“君子固穷”,即君子安守清贫。从多年的工作经验看,这个君子就是我们教师。固守清贫,硬抗,时间长了是不行的,还要有其它“动力”。我以为,无论社会怎么变革,相对来说,学校还算得上一块“清净之土”“纯洁之地”。一般来说,学校与社会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学生本身不会像社会上的人那样“世故”“老练”“狡诈”,还保有童心。与有童心的人打交道,心里不必设防,快乐多余烦恼。尽管少数教师和领导被社会恶俗所熏染,满眼孔方兄,满口铜臭味。只要少与这样的人接触,或有意回避,或敬而远之,学校生活也会相对清淡愉快。

38年前,我刚刚走上教书育人的岗位,当上了教书匠。我的姑父就给我泼冷水,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当老教师的清贫,不会饿死,但与发财没有关系。他还提醒我,要觉得当教师不合适,就趁年轻辞职。要觉得合适,就要守着清贫“扛下去”,无怨无悔。我姑父是上海市公共汽车公司的,年轻时去黑龙江做过“知青”“插过队”,算得上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听了姑父的一番忠告,我也想了想。但确实没有找到更适合我的工作,再加上我体质较弱,感觉教书比当农民种田会好一点。就在教书这个行当上一“扛”就是38年。我姑父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人,这38年来,教师这个职业始终在温饱线上波动,并且波动的幅度很小。

面对清贫,我早就想开了(想不开也得开)。钱多多用,钱少少用。别人七八百元一双鞋,我二三百元一双鞋;别人开小车,我骑摩托骑自行车;别人大鱼大肉,我粗茶淡饭;别人买房,我租房……只有一点相同,别人活一生,我也过一生。上帝有它公平的面。

有的教师,怨气太重,动辄骂骂咧咧,或翻工资册,怨这没发、那没给,或怨别人发十八个月、教师发十二个月……其实一丁点用也没有。当教师的,安守清贫,既要知道历史背景,也要知道现状。

前年,在七年级办公室里,年级组开个什么会,一定要我说一说。我就说,教师清贫,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我特别强调,年轻教师,如果觉得当教师工资低不合适,那就毫不犹豫地辞职改行,不要有什么幻想。如果不辞职,就好好干,苦中作乐,不要怨这怨那的。我说话的内容,有点像当年我姑父说我一样。

二.待学生要有一片冰心

唐代诗人王昌龄有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他是用冰心抒写纯洁的亲情和友情。我们教师对待学生也应是纯洁的冰心。这颗冰心有下面几重含义:

(一)怀着一颗平常心,把学生培养成“正常人”。

这个社会,不乏各种职业的人、各类性格的人,但缺少“正常人”。学生将来无论地位高低(位卑不是人的过),无论富有贫穷(贫穷不是人的错),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任何正当职业都应高尚),他们都必须是正常的人。正常人,就是要明白是非黑白,识别真善美与假丑恶,能承担责任,有羞恶之心和仁慈之心,能善待家人、他人和自然,能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能崇尚人的优点,也能包容人的缺点等。学校、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有这样一种把“正常人”作为教育方向的理念。这个世界上,由于历史、社会、体制、就业、环境、疾病、灾难、犯罪等种种原因,人们的生存与精神压力与日俱增,人的不正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越来越多,神经质、抑郁症、厌世颓废、无聊空虚、无追求无信仰的人越来越多,金钱至上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人越来越多,“正常的人”日趋减少。可以这样说,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世界,急需的不是所谓的人才,而是“正常的人”!如果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了“正常的人”,我们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成功的教育;如果我们把学生培养成了正常的人,我们的社会、国家自然而然就会变成一个正常的社会,乃至繁荣昌盛。

我平时对学生的教育,多谈怎样做好一个正常的人,淡化分数与名次。做好一个正常人的教育就是成人教育,又称养成教育。学校要把养成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养成教育要与智育(成绩分数)并列,至少要占教育的半壁江山。教育学生、评价学生绝不能唯分数论,由“唯分数论”教育出来的学生,只会是畸形儿,并非是“正常人”。

“正常人”是有缺点的,换言之有缺点的人也是“正常人”。有些教师缺乏心胸,不能包容有缺点的学生。包容学生的缺点不只是心胸的豁达,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或者说是一种教育境界。

(二)怀着一颗神圣心,正确引导学优生,让他们成为正常人中的佼佼者。

谈到学优生,教师们很容易激动。有的学优生是多数教师的谈资和骄傲。学生的天资和智力是有差异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这句话曾一度风靡社会,但这句话的前半句否认学生天资与智力的差异,是忽悠人的鬼话)。一般来说,学优生是天资与智力超越一般的学生。说白了,很多学优生“天生”优秀。在任何学校遇到任何教师,只要正确引导他们,不阻碍他们的顺利发展,他们都会是优秀生。也就是说,天资、智力超群的优秀生,不是教师教育的功劳,而是他们本身优秀。我这样分析学优生,是很多教师接受不了的,因为他们总以为学优生之所以优秀,是他们教育的功劳。但几十年的教育经历告诉我,很多优秀生是他们本身优秀,遇到这样的学生,可以说是教师的幸运。学优生不是不要教育,相反,对待学优生的引导要讲究艺术性,粗浅、粗俗、粗野的教育可能会阻碍他们的发展。

(三)怀着一颗仁慈心对待中等生,救他们于水火,给他们一片希望的原野。

中等生在天资和智力上与学优生比是缺一块的。教师和家长都不约而同地描述中等生,即“人蛮聪明的,就是爱玩”。意思是人与学优生一样聪明,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管不住自己。其实,中等生与学优生比他们缺一根控制住自己的“聪明弦”。一般认为这根“聪明弦”是所谓的“非智力因素”。经验告诉我,这根“聪明弦”或这个“非智力因素”实质上就是智力的一部分。“就是爱玩”其实就是不聪明的表现。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在于怎样给中等生续上那根能管住自己的“聪明弦”。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句真话的话,那实际上颂扬的是能给中等生续上“聪明弦”的教师。可惜的是,现行学校教育,并不太重视中等生这一块的智力开发。只是一味地重视学优生的过度培养。

(四)怀着一颗怜悯心对待学困生,给他们以正常人的尊严。

真正的学困生天资不行智力有缺陷。我目前带的八三班中的学困生,有的一个早自习也背不下四句诗,有的常把书拿颠倒了也不知道,有的不知道上到哪一课哪一面课文……这些心智的缺陷是可怕的。给这些学生传授知识真是“对牛弹琴”。任何教育家面对这些学困生都是无能为力的。

面对这样的学困生,传授知识只是徒劳的。对他们传授一些生活技能是有必要的,如怎么吃饭、走路,怎么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怎么与同学搞好关系,怎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怎么听话、守纪等。

教师对学困生要有怜悯之心,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同时,也要引导学优生和中等生与学困生搞好关系。对学困生的尊重,关键在于,把他们融合到班集体之中,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同学的友情。切忌不让学优生、中等生与学困生玩(不让学优生与学困生玩,是许多老师的通病)。教师在编组编座位时,要照顾到学困生,要将学困生与学优生、中等生错杂的编在一起,不要让学困生专门坐在教室里的边角的位子上(有不少教师把教室里的“黄金座席”给了学优生,将边角座席给了学困生)。

三、教书授课要崇尚简约的教法。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其实是简化知识的过程,不能简化知识的老师可以说是不称职的教师。任何一门学科,它的某一个章节或者某一个知识点,在当初形成知识与学问的时候,可能就是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或创造,与之相关的科学家可能花了毕生的精力去完成这项科学发现或创造。我们教师传授知识,不可能还原知识的全部,如果还原知识的全部,那么一个学生又能学到多大一点知识呢?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又该浪费多少呢?教书一定要追求简洁,尽可能的找到学知识的捷径。当然,简化知识,找到学知识的捷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可以说教师的一生一世都是在简化知识寻找学知识的捷径上做文章。随着教育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师简化知识寻找知识捷径的能力就会日益成熟。

四、教书要不断给自己补充“能量”。

知识无限,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教书和其他职业不同的是,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做新时代的学习型的教师。教书要想成为一棵常青树,就要稳中求变。“稳”是教师已经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变”就是教师不断补充知识与技能的能量,变中求新。不能守着一种方法一种习惯一辈子,那样很容易落后,落后就挨打。求新、创新、变通是可持续教书育人的法宝。

我在当教师之前,读过高中、中专。在几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中,读过函授专科,自修过大学本科,并获得相应的文凭与学力。我1997年学电脑,在年近花甲的这一批教师中,我操作电脑的水平可以用“出类拔萃”来形容。玩QQ微信、处理word文档、编写ppt课件、摆弄云盘储存等在我这个年龄段一定是高手。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这句话永远不过时。

五、教书要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教育与教学不能分开,教书与育人不能分开。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入育人的成分。育人是教学的原动力,育人搞好了,学生就会有一股持续的强大的动力去学习知识。育人,重在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负能量有时短时间有效,但时间长了就无效。

曾经与我共过事的一位英语教师,她每一天都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每一次英语课,特别是英语自习,她都要在黑板上写一句英语名言,上面是英语,下面是翻译出来的中文,很醒目,很感人。有时,她就把我们班上学生写的富有哲理的话,翻译成英语写在黑板上,这样的效果比写英语名言更好。每一节课,她还要用英语表彰一部分学习积极的学生。那一届学生中问题生的英语成绩都好,考过一百分都是小菜一碟。这与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始终向学生传递正能量直接有关。

关于正能量,我想说说,对自己的学生不要太功利。上课时,马马虎虎讲;课后,又想给学生“培训”一下。不要在课堂上发牢骚、讲个人恩怨、讲社会上的阴暗面。任何事都有阴阳两面,多给学生展示“阳”面,多给学生以希望。

六、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要想教书育人出成果,那就要学会换位思考。

学生不爱教师“拖堂”,教书几十年,我几乎不拖堂。下课时间一到,立马下课,哪怕只讲到半道,也绝不会多讲半个字。学生不爱迟到罚站,我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课余时间,不存在任何迟到,学生进教室,教师在里面,不必喊“报告”;上课了,学生迟到,只需喊出“报告”二字,就直接进教室,无须老师点头(我授课比较投入,不喜欢中途被打断)。学生不喜欢老师整堂不歇气地讲课,我每课最多讲30分钟,至少留下15分钟做作业或看书。学生爱看电影,每次大考(月考期中期末考)后的晚自习,我一定放一部精心挑选的大片。当然看完电影后,每人都要写两篇大作文,痛苦并快乐着。学生不爱考试,除了学校组织的考试,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印制试卷来考学生的。学生不爱做太复杂的笔记,差不多每课书,我都给学生印制了板书笔记。我带的课,效果比较好,可能与我经常换位思考问题有关。

七.对待家长,亦要转换角色看问题。

不少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爱习惯性地埋怨家长不懂教育、不配合学校教育。我原先也爱埋怨家长没做好。时间也是最好的老师。教书时间长了,我发现,任何人转换成家长,都不太合格,至少有一部分不合格。就是我们教师自己,又有几个当家长的当得好呢?我是教师,面对自己的孩子,也是没有好办法的。

再说,孩子自从上了小学后,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在家里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我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做教师的,尽量做好自己,对学生尽到自己最大的责任。有时,还要站在家长的位置上教育学生。没有必要过多地指责家长,因为家长不好当。

写到这里,我知道很多教师是不赞同我的观点的,甚至要说我的坏话。但我还是要说,“师德”二字中就包含“讲真话”三个字。

八、一生做好一件事,也会有专家学者的收获。

我读高中时学的是理科,刚参加工作时,学校缺少语文教师,或者说很多人不喜欢教语文,校长要我带语文。“服从分配”“一切行动听指挥”是我们那个年代工作准则。我硬着头皮教上了语文,起初稀里糊涂,经过几年的历练,才慢慢找到教授语文的感觉。接着我发现教语文做好“阅读”和“写作”两件事就够了。后来就一直这么坚持,自我感觉小有收获。我修改学生作文接近3000篇(其中多数是优秀作文),一个学期修改优秀作文的最高纪录是220篇(2018年春季学期创下的),给一个学生修改的优秀作文的最高纪录是22篇。有2000余篇储存在网盘里,有的放在QQ空间里。我教授语文课本比较随意,或者说课本上的文章只是我教授的一部分,经常给学生上课外的文章,增大阅读量。七年级学生在阅读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时,读不懂,我就一周给学生讲一篇,一共讲了9篇,效果非常好。上《<论语>十二章》时,我又补讲了《<论语>二十四章》。语文学科博大精深,我接触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在这“冰山一角”里,我也享受到了无限乐趣。

一千个教师一千个法。我讲的是我的“法”,不一定是真理,但我说的“八点”是我用38年的时间换来的。

2019-05-04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奉乡云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函授本科过来人的忠告)(函授本科吧)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dvjn0m.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3-08-07
下一篇2023-08-07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