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最怕几种员工)(公司不辞退你故意调岗怎么赔偿)

(领导最怕几种员工)(公司不辞退你故意调岗怎么赔偿)

镜子,镜子,墙上的镜子

世上谁最美丽?

我来告诉你一个大秘密

镜子是死神的进出之门。

不要告诉任何人。

在镜中观看自己的一生吧

在玻璃蜂巢中会看到死神像蜜蜂一样忙碌。

——让·考克多《奥菲斯》

1905年,弗洛伊德出版了一本著名的病例书,病人名叫杜拉,是一位18岁的女孩,她患有歇斯底里症。在书中,弗洛伊德描述了一个诊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病人与医生的关系模式和病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弗洛伊德将这一现象称为“移情”,是病人对过往经历的情绪和心理反应的“新版”或“再版”,而那些过往经历经过了重塑并再现出来。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就是“所有的心理经历都复活了,它们不再属于过去,而是投射于与当前医生的关系模式之中”。([1905]1953b, p116)。

尽管在诊疗中“移情”会给判断带来一些具体问题,但是我们可以借此深入了解被唤起的那些情景。在日常情形中,人们都会表现出某种移情反应。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情感反应都是“现实反应”和“历史反应”的混合,抑或是对特定情形的移情反应。这些“历史反应”源自我们最初的人际关系(与最初照顾我们的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当时形成的心理印记。这些心理印记会陪伴我们一生。

我在别的书中(凯茨·德·弗里斯,1989,p35ff)提到过在组织架构中常见的两种移情模式,称其为“理想化移情”和“镜像移情”。这两种移情互为补充,而且对于理解领导映射于下属身上的“魔咒”至关重要。下属往往会把领导理想化(这来自童年的影响,那时孩子们总是想得到看上去万能且完美的父母的照顾),因此试图赋予领导非常不现实的能力和属性。这样做让他们感觉受到保护,也让他们感觉自己更强大。同时,领导和下属在彼此眼中是相互映射的。在以组织架构为背景分析这些移情之前,我们需要先看一下它们在人类一般行为中的重要性。

自我映射

婴儿看到的第一面镜子是母亲的脸庞。正如儿科医生温尼科特(1971年去世)所说,“婴儿看到的是自己。换句话说,母亲也在看婴儿,并且母亲的样子与她所看的对象相关”(p111-p112,原文此处有强调)。按照温尼科特的说法,婴儿在母亲脸上看到的映像以及对这种映像变化的敏感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孩童时期情感发展的质量。这一过程始于婴儿期,贯穿我们一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会不断在他人身上看到自身的恐惧、欲望、成功和失败。婴儿和母亲脸庞之间交流的质量以及孩童在成长期间情感成熟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孩子接触现实的能力。起初,母亲的脸庞反映出一个完美的孩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面镜子会调整它的映像——孩子看到的不再是无可挑剔、深受宠爱的形象,而是一个视自身为独立个体的理性认知。这种调整是根本性的。“映像”在这里是双向的,它标志着对自我和身份的最初意识的形成,也是形成人际关系能力的基础。

母子之间关系(其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角色会互换)的质量非常重要。发展心理学家马勒(1967:《马勒、佩恩和伯格曼,1975》)强调了在这一关系中阶段性镜映的重要性:一个人人格当中正反两面、受欢迎和不受欢迎两面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明确一个人自我意识的界限——对母亲和孩子都是如此。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大范围的扭曲镜映:孩子看到的和母亲想让孩子看到的,两者存在差异。这一差异可能会以命令(“照我说的去做,不要模仿我”)的形式出现,是为了不认可母亲的某些方面;与这样的扭曲伴随的会是孩子挥之不去想要纠正这一影响的欲望,这可能会导致一种自我的迷失感。用一位病人的话来说就是:“我真的不知道我是谁。我需要别人尤其是我的妻子来告诉我。当我照镜子时,我想看看我是谁。这不是说我看上去像谁,而是谁是真正的我。”

在早期的情感关联以及格式化经历中,现实或扭曲的程度不仅是童年时期无足轻重的小事。到了成年时期镜子仍不会松开对人的掌控。正如申戈尔德所指出的:“镜子的魔法,不管是好或是坏,都来自它与自恋阶段的联结,在这一阶段身份和心灵通过与母亲的接触而形成。镜子魔法的力量是父母和自恋的无限力量的延续。”(1974,p114,原文中对此句有强调)我们都保留着对自己的完美和父母的完美的印象,而这一印象是不可磨灭的。科胡特(1971)将其分别称为“宏大的自我”和“理想化的父母影像”,而且我们都一直想重新拥有那种完整感和认可感。我们往往会抓住任何机会,以拥有那种感觉带来的喜悦之情。

镜映的过程及其与个体发展中的自恋的联系,是最基本的人类主题。这一主题存在于广为流传的神话、童话故事(那些直指人类心理的骗人的幼稚故事)以及其他形式的虚构文学作品中,映像和扭曲的主题经常出现在其中。说到这里,我们马上会想到白雪公主故事中的魔镜。魔镜一直忠实地向邪恶的王后保证她是“最漂亮的”,但有一天突然告诉王后她的继女白雪公主已经超过了她,因此受到愤怒的王后的攻击。在奥斯卡·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一位英俊的年轻人的画像慢慢呈现出这位年轻人堕落的内心所有的外在标志,变成了一个罪恶和堕落的形象。但是含有这一主题的最著名的故事就是水仙花的神话,纳西瑟斯宁肯把幻觉当作现实也要自杀,因为他太爱自己在水面上的倒影了。预言者特伊西亚斯曾预言纳西瑟斯的寿命会很长,前提是他永远不了解自己。这个传说对我们最深的直觉很有吸引力,这使得纳西瑟斯成为我们的希望和失望的最有力的象征,体现了对于不可企及的事物的绝望式向往——再次体验和源于我们生命早期的环境完全融为一体的那种海洋般的感觉。纳西瑟斯的渴望是镜映这一过程的压缩。

英文中的“镜子”(mirror)一词来自拉丁文(mirare),意思是“看”、“怀疑”和“羡慕”。mirare一词也是mirage(幻想)和miracle(奇迹)的词源学词根。这种联系恰如其分,因为“镜子”既可以反映真实也可以反映扭曲。实际上,要想去感知幻想和现实,没有比镜子更合适的工具了。传说、民谣、神话以及迷信中镜中影像既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人类学家(罗海姆,1919;弗雷泽,1947)曾描述过大量关于镜子的迷信,尤其是镜子和死亡常常联系在一起。

另外一种经常遇到的看法是:一个人在镜子中看到的是自己的灵魂。因此,在一些文化中照镜子被认为会危及灵魂也就不足为奇了。正如心理分析学家艾尔凯斯奇所写:“人的镜中影像首先肯定在他自己看来是真实可触的。但是因为实际上影像是不真实的,也就是说不是由具体材料构成的,因此很明显我们会感觉到自己面对的是自己的灵魂。这个被具体化的灵魂可能会离开我们,那就意味着死亡。”(1957,p240)

镜子这种比喻意味着对自我的多重形象的意识,个体自我意识和公共自我意识之间的重大分割线。在这个屏幕上,我们寻找我们想看到的,努力避免看到我们害怕看到的:自恋性全能和现实的交汇点。自我意识——一个人开始感知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实体和情感意识实体——常常源自在镜中对自我的感知和意识这一重要经历。孩子们常常和镜子中自己的影像玩耍,一遍遍重复着“消失-重现”的游戏,这对于建立自我的界限是一种神奇的方式。因此,从最广义来说,镜映就是尝试建立、保持和恢复自我的界限。在治疗的场景中可以找到对这一观点的支撑。在治疗的场景中,病人渴望被治疗师理解和认可,这往往会激发镜中之梦,而治疗师反过来会尝试帮病人达成对自我的新的理解(拉康,1949,1977;艾斯尼茨,1961;费杰尔逊,1975;迈尔斯,1976;卡尔森,1949,1977)。卡尔森将这些梦中的镜子比作“对‘母亲眼中的微光’的绝望追寻,……镜子是反射性的,这象征了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完成这一过程以及在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使用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p67)。

一位求助于治疗师的中年高管的病例可以作为例证。这个人近来和妻子长期分离,他严重质疑个人生活的价值和目的,以及工作的价值和目的。此外,他总是做噩梦。他梦到自己走在一条灯光昏暗、越来越狭窄的走廊上。墙壁包围了他,他感到恐慌,虽然他想往回走,但是有什么东西迫使他前进。终于,他不得不在地上爬行,一堵无法逾越的墙挡住了他的路,这面墙上覆盖着一面镜子。他看向镜子,看到了自己的脸——可怕地扭曲着,然后开始瓦解并消失。他尖叫着醒来。

在这个人的治疗过程中,他对自己的问题有了深刻理解,对自己的生活做了一些重要决定。与此同时,他的噩梦消失了。一年后,他又做了一个有镜子的梦,但是这次完全不同。他梦到他坐在治疗师的椅子上,治疗师在他身后,他们两人都看向一面镜子。他对着镜中治疗师微笑的脸庞微笑,镜中的场景变换,他和妈妈坐在一条小溪边。他生动地向治疗师描述这个梦的平静感。在这个梦中,镜子的形象陪伴这个人获得了更为完整的自我感,之前的梦中的恐惧感和后面这个梦中的平静感和陪伴都生动地代表了镜子的形象。我们可以推断,二者之间的差异说明在这个人的过去实现了从自恋到现实的成功调整,这一过程留给了他一个积极而灵活的内心意象。

相反,另外一个人的噩梦连连却表明在镜映的最初过程,也就是他小时候这一过程让他失望了。已故的美国前总统林登·约翰逊曾告诉他的传记作者桃瑞丝·凯恩斯,某个阶段他曾受到一个梦的困扰,在这个阶段他看上去已深陷严重身份危机的痛苦之中。约翰逊曾拒绝上大学而逃到加利福尼亚州,一开始他是一个法律书记员,为他母亲的堂哥工作,这个人酗酒而且情绪极不稳定;后来他干了了两年筑路工。凯恩斯写道:

在他动荡不安的时期(15岁),约翰逊经常重复做一个梦,梦到自己独自坐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这个笼子无遮无掩……只有一个石头长凳和一堆黑色的厚重书本。当他弯腰捡起书时,一个手里拿着一面镜子的老妇人从笼子前面走过。他瞥到自己在镜子中的影子,吓人的是这个15岁的男孩子变成了一个扭曲的老人,头发长而纠结,褐色的皮肤上布满斑点。

他请求老妇人让他出去,但是她扭头走了。他记得梦做到这里他就醒了,他的手和额头汗水涔涔。他在床上坐起来,坚信自己在梦中曾用不小的声音喊道:“我必须离开。我必须离开”,但他也不太明白自己这样喊是什么意思(1976,p40)。

考虑到约翰逊的梦的本质,我们可以质疑他的母亲镜映的能力以及为儿子营造充满关心的环境的能力。她没能做到这些,这可能能够解释约翰逊后来的行为,他的行为看上去对任何接触到的人都有对镜映(即感知到自己讨人喜欢的映像)的欲求,而且是贪得无厌的。他常常必须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要吸引他人的注意,很明显他缺乏内在的源头来支持他独处。对他而言,与上文提到过的高管相比,一个安抚性的守护者的形象从来没有得到过恰当的内化。因此,他的认同感看上去一直很脆弱,经常需要来自他人的肯定。

正如我所主张的,如果镜映是我们日常生活以及与他人关系的动态,那么在公司内部领导者和下属之间这一动态的经营就非常重要了。领导者/下属关系中的各种因素——权力、权威、英雄崇拜、阿谀奉承、野心、寻求关注——都给扭曲的镜映提供了大量机会。下属很容易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领导身上,按照自己创造的领导形象来解释领导者做的每件事情,这就不可避免地让领导者相信自己实际上是下属创造出来的虚幻之物。不幸的是,在领导者及其下属从这个虚构的世界中清醒过来之前,常常会发生一些灾难,而把残局留给他人去收拾。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财政政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里根就职时上一任政府留下了8亿美元的财政赤字,里根在任期末将这个数字增加到了22万亿美元。他的选区的很多选民继续否认这一事实,坚持相信财政预算会实现平衡。里根成功地促进了这一过程,尽管是在形式上而非实质上,借此他反映了他的选区的愿望,即有效地掩盖了他作为一个国家的资源管理者能力不足这一事实。

当然,作为一名领导者,跟其他人相比更像是一面镜子或空白屏幕,可以让其他人的欲望或幻想投射其上。领导学的学者们(巴斯,1981,1985;伯恩斯,1978;科特,1982;本尼斯和纳努斯,1985;柯林斯,2001;莱维特,1986;蒂希和戴瓦纳,1986;普费瑞,1998;凯茨·德·弗里斯,1989,2001a;扎莱兹尼克,1989)列出了对领导者来说所必需的下列因素:明确表达未来愿景的能力,做出(通常是痛苦的)选择的能力,使用印象管理和下属分享愿景的能力,构建网络的能力,给下属授权的能力,让下属的前途扎根现实的能力。这些能力必须和领导力当中那些不这么具体和重要的方面(下属有多希望在领导者身上看到某些品质,以及因此赋予领导者的行动或不行动意义)平衡起来。如果你愿意的话,平衡这些属性是对父母提供给孩子的、根据现实而调整的镜映的实用版本。领导者管理镜映过程的方式反映了他们的成熟程度。严峻的考验是他们保持对现实的掌控的能力,看到事情本来面目的能力,尽管周围的人会给他们压力,加入他们扭曲镜映的游戏。但是,在危机发生时,尽管人类与生俱来就有潜在的退化行为,即使能力强大可以接受现实考验的人也可能会出现扭曲的镜映。

这些关于镜映的各种论述说明,在领导/下属关系中领导者看上去部分受到下属欲望的决定。一旦领导者感到需要实现下属创造的幻想,就可能出现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好比在一个到处都是镜子的大厅中运营,会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奇异镜像。愿望代替了事实,虚伪代替了现实。最严重的是,领导者可以使用他们的权威和权力启动完全基于扭曲认知的运营,这会给公司带来严重后果。

商业背景中的镜映

一家日用电器公司罗泰克斯(化名)中发生的事情可以很好地说明在公司中发生的镜映过程。罗泰克斯公司属于摩尔家族并由其运营,20世纪40年代由约翰·摩尔创立。后来,摩尔三个儿子中的两个和父亲一起打理公司。大儿子彼得负责生产和运营,二儿子西蒙负责市场销售。三儿子伯纳德仅仅读大学之前在公司里工作过几个暑假。得益于父亲设立的信托基金,伯纳德独立而富有,但他最终从大学辍学,大部分时间用来到处旅行,还加入了一个乐队。

然后最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约翰·摩尔心脏病发作死了。和很多企业家一样,他没有做好遗产分割工作。他的死带来了戏剧性的后果,在整个公司引发了地震。经过一段时间的严重焦虑、充分商议以及犹豫之后,在一次家庭会议上(后来确认是在董事会议上)确定伯纳德应该成为新的董事长。之所以会做出这个离奇的决定是因为彼得和西蒙认为他们对自己目前的职位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所在部门的任何变化都会带来不必要的破坏,尤其是公司处于现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因为伯纳德没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所以他们认为他最适合全面管理公司——这真是自相矛盾。公司的高层起初非常谨慎,因为伯纳德的背景经历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后来他们认为伯纳德接手后公司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觉得他迅速适应了自己的新职位,他的成就让他们佩服。

虽然伯纳德就任后士气大振,但罗泰克斯公司并非一切顺利。它们的市场份额开始迅速下降,利润开始下滑。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内部出现了大量问题,流失了几位关键人物。西蒙非常忧虑,找来了咨询公司研究公司整体的运营情况。尽管西蒙认为自己的弟弟在董事长这个新职位上做得非常好,但是西蒙不能解释利润下滑的原因,而且他对公司的战略是否正确也抱有怀疑。

咨询人员作为局外人,不受公司里弥漫的焦虑情绪的影响,让他们感到震惊的第一件事就是罗泰克斯的经营者几乎没有受过什么培训,而且对于即便是最基本的管理手法也一无所知,这实在让人吃惊。和公司自己的管理人员不同,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位天赋异禀的管理天才戏剧性地出现,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对自己的工作一无所知的人。其他人视其为一根坚实的支柱,而咨询人员看到的是一个在不情愿的行动和敏锐的无力感之间挣扎的人,而这都是因为他对工作的无知造成的。此外,他们还注意到,伯纳德做的一些决定通常都是他手下一些高层的主意,还有一些情况完全是他的想象,因此实际上他什么决定也没做。

还有一点也搞清楚了,那就是在伯纳德自己采取行动时,他遵守的是自己这些年来形成的几个过分简单化的原则。这些原则看上去“有偏执狂的基因”(凯茨·德·弗里斯和米勒,1984;米勒,1984;凯茨·德·弗里斯,2001b),而且基于不信任和不安全感。例如,伯纳德拒绝和他的主要高管分享重要的财务信息,因为他担心如果雇员知道公司的赢利情况的话会要求加薪。但是,因为上述保密的原因,就无法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销售决策。伯纳德还开始削减成本以促进短期内的节省,这样做误入了歧途,因为事实证明从长远来看这样做成本更高。然而,伯纳德的很多下属仍然认为他很聪明。让咨询人员特别震惊的是,即便他的哥哥们也对他评价很高。

罗泰克斯长期以来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公司现存的创新产品组合以及主要人员在公司里投入的精力,包括彼得和西蒙。毫无疑问的是,伯纳德也对公司有一些积极的影响。他的存在使得高管们重新拥有了对公司的掌控感(要是这种掌控感是虚幻的该多好);他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伯纳德来映射他们想看到的东西。而伯纳德因为对周围环境不了解,所以常常会帮助参与镜映过程。咨询人员意识到,如果允许现状继续下去的话,会危及公司。但是,考虑到这种扭曲的镜映过程的吸引力,得需要相当大的努力才能打破这一魔咒。

幸运的是,尽管伯纳德有不安全感而且还从高管那里接收到了误导性信号,但他仍对现实有充分了解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尽管他的下属对他存在幻想,但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不是这份工作的合适人选。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和咨询人员建立了信任关系(这是成功干涉的必要条件),他承认自己感到困惑,坦陈自从做了董事长从未感到快乐过。周围发生的事情让他感到迷茫,他感到“完全置身事外”,有时会有不真实的感觉。他觉得自己像在参加一个剧本的演出,而这部剧他根本无法控制,他意识到自己阻挡了公司的发展。他真正感兴趣的是音乐。

对于参与者而言,很难确定一个倒退的、扭曲的镜映游戏的本质是什么,也很难停下这一游戏。在这个例子中,咨询者和兄弟三个进行了一系列的会面,来强化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展示前后矛盾的决策和完全缺乏战略的破坏性。咨询人员花了很大力气,在做出这些评论的同时保持一种建设性、支持性气氛,因为一旦他们被认为在寻找一只替罪羊的话,所有的努力可能就会付之东流。改变并没有突然发生,但咨询人员的建议渐渐开始收到效果。这个公司的问题最终的解决办法比较出人意料:伯纳德为了支持哥哥西蒙决定辞去董事长职务,他离开了公司,再一次投身于作曲和演奏中。

应对镜映

罗泰克斯公司的历史是一个关于扭曲镜映的警世故事。很多公司的支持者会掉入一个陷阱,认为自己公司的经营者天赋异禀,或者缺乏真正的领导力,否认现实,希望像施了魔法一样会发生好的事情。在领导/下属关系中,我们经常只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东西。这一过程的代价就是错误的真实性验证和错误的决策。

领导者作为权威人物,很容易恢复童年时期历史的响应,变成一面镜子,帮助我们整合对自身的看法,帮助我们巩固摇摆的认同感——尤其是在危机发生时。很多领导者不反对这一过程。下属钦佩的眼光可能非常令人满意。毕竟,我们都有自恋的需求。我们不应该忽略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镜映游戏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镜映可以暂时提供急需的凝聚力,让一个公司经受得住巨变。其动力可以创造一个共同的愿景并付诸行动,而且通常会产生良好效果。然而,健康的洞察力和批评以及容忍他人坦率反馈的能力是一剂良药,可以检查出镜映过程中的扭曲。很多领导者没有这一能力,来自镜映下属的诱惑让他们中很多人误入歧途。

伯纳德能够放手。他设法打破了镜子的魔力,让自己和他人及时从这一致命咒语中解脱了出来。但是很多情况下,公司还没来得及发现内在的破坏力,灾难就发生了。在同样的场景下,还可以激活其他的补救方法或预防措施吗?不幸的是,如果情况恶化到了临界程度,一个公司的结构中所有的常用安全措施在很久前就已经无法执行了。可能对于一家陷入一个非生产性的、镜映阶段的公司来说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来自外部的顾问的介入,这些人手里拿的是另外一面镜子,显示的是另一个更真实的镜像,他们的解释具有建设性,往往可以帮助已经失去方向感的人们重新确立方向。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东方出版社数字中心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领导最怕几种员工)(公司不辞退你故意调岗怎么赔偿)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dvjte1.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3-08-24
下一篇2023-08-24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