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老实脑子笨适合做什么工作)(内向又笨)

(内向老实脑子笨适合做什么工作)(内向又笨)

1.

一天,我收到房东的短信:小伙子,还续租吗?

房东是个编剧,只是现在没有新作品。他在房价几千块一平的时候,东挪西借,再加上点小积蓄,买下了三套房,其中一套已经涨到了三万一平了,卖掉了。这可能是他在北京最得意的收获了。顶着编剧的身份,过着闲适的生活,喝茶、聚会、探店、观影、看话剧,谈谈艺术、收藏,写写文化评论,如今是六十万粉丝的大V了。

我推开窗,不远处是长长的工地,深坑里积满了昨夜的水。挖掘机、起吊机在工作,灰色的水泥台上斑斑点点,黄色的土堆上披着绿纱,戴安全帽的工人穿梭其间。我想起了哥哥和堂弟,他们曾在北京挖地铁。

用不了多久,这里就生出很多繁华的商场和几万一平的小区吧。

我又看了看短信,陷入了沉思。如果租,又得是一年,而一年又得是三四万的租金。我已经辞职很久了,也没有打算再找工作,这些年都在自由职业和上班中交替进行着。

在北京,我租过很多房子,搬过十二次家,住过地下室、郊区的小平房、城中村的自建楼,住过小区的次卧、隔断间、厨房间,后来想有独立空间,便开始整租,最贵的租过三千多块一月的自如寓。

租金越来越高,从百元到几千元;住的地方越来越远,从三元桥、宋家庄到大兴到顺义,后来都住到燕郊去了。心疼那花掉的十多万的房租,可我并没有做成什么,依然是底层的小人物,在生计焦虑和理想的摇摆中耗费了大量的时光。

我在这里生活了多年,又像没生活过一样。二十多岁时才忐忑地走进肯德基,二十八岁才看的第一场影院电影;我到现在都没去过酒吧和夜场,没在什么圈混过,没参加过饭局;我没什么朋友,时常独来独往。

迟迟没离开北京,是不知道可以去哪里吧。对于来自小村小镇,又没家庭和学历背景的人来说,家乡的小城是难有立足之地的,而那个村庄则是你拼命想逃离的地方。北京则被很多人赋予了各种的意义。来了仿佛就是勇敢,坚持就意味着希望,离开就是逃兵。

但真的就适合所有人吗?

2.

我是个不太成功作者(刚写的是作家,被我删掉了)。出了一本书,那天豆瓣跑来一个家伙给我打了两星,他说这本书没啥文学性,“通俗易懂”,浪费时间,比xx(某被文青鄙视的畅销作者)还矫情,就是起个畅销书的名字罢了……

我去看了看他的豆瓣,是个文艺青年,读书观影,摇滚,书店,单向空间,还有各种鄙视和抱怨。有那么一刻很生气,他从自己的审美就给了差评,我的书的定位就是朴实(直白)呀,读者是像我一样的普通人。但也说明了一个真相——在那些标榜文学审美的人看来,我的文学水平一般。

我想起去年的一件事,新书出版后,我通过各种形式宣传,还跑到天桥上摆摊卖书。一个女人从我面前走过去,又反身回来,像是对我卖书这件事很好奇,问是自费出的书吗?我说有稿费的,她还是不信。

她蹲下来翻着书说,写的什么呀,小说吗。我说都是一些普通人的故事,谈不上小说。她就说自己平常也写点东西。

网络小说吗,我问。不,写诗,她说。

她又翻了翻其他书,似乎没没喜欢的,说现在的鸡汤书太多了,她很少看活着作家的书。

她问我文章都在哪里发表,我说公众号,问她,她说从来不发表,也不给人看,但她似乎很想和我讨论文学。

她看到我里面有杨绛的书,问我都看了吗,我说一部分,然后她问,你应该很了解他们吧,我说一点点。

这时其他人也围上来,翻书。我忙着和其他人说话。她放下《我们仨》问我,你知道钱钟书怎么走上文学道路的吗。

说实话我对很多作家的历史了解并没那么多,不是完全没看过,而且太碎片化,看完就忘了,我并不在意这些。

她似乎很愤怒,放下我的书就走了,然后回头说,我鄙视你。

我并没有很生气,只是很尴尬,像被人脱光了一样。我清醒自己在文学上的浅薄,很多方面都是。

3.

十八岁的时候,我在地摊看到一本盗版的《韩寒大全集》后,便开始幻想当作家,甚至觉得自己会成为继韩寒、郭敬明之后,又一个走红的少年作家,新书能卖百万册,到处签售,到处都是粉丝,会有很多女孩子喜欢。

那时我是班里最默默无闻的男生,从来不敢和女生主动讲话。自卑是我的底色,内向,脑子笨,家境一般,平庸到没有任何特长,最怕站起来回答问题,在所有的晚会活动中,我都是一个观众。

因为一篇作文被老师表扬过,就想以后当个作家。

可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该去读什么书。我没有成长在一个好的阅读环境中,家里除了伟人的选集和哥哥姐姐的老课本,什么书都没有,母亲更不让看课外书。我和大部分普通人一样,对写作,对阅读的理解都很肤浅,会把一些青春杂志和通俗故事当成文学。我那时喜欢看《知音》《故事会》《青年文摘》之类的书。

我有写的冲动,会在本子上瞎写一些故事,然后去网吧时打进word并存进邮箱,或者发在博客里。我写过一个长长青春小说,断断续续写了几年,后来发现挺幼稚的,也没敢告诉别人。

后来误打误撞进了图书行业。那年头北京有上千家图书工作室制作一些童话、励志、情感、经管、历史……什么好卖就出什么,就像现在的自媒体,热点来了,临阵磨枪,收集参考资料看几天,都能跟风写出一本书来。

很长一段时间,这是我的职业和工作,让普通的我得以在这座城市生存下去,特别是当完成一本书能拿到几千的稿费时,你知道这能养活自己,不用像哥哥他们那样卖苦力。我上班在写,下班在写。我经常会去书店,不是选好书,而是看最近市场在流行什么,书名、封面、目录等,看写什么选题能够吸引书商的注意。

我也想好好写小说,想多看些好书,可心态浮躁了,那些关于文学的一切都处在停滞状态。我羡慕那些一直在坚持阅读和自由创作的人,而我不过是个生产文字快餐的流线工人,一点成就感都没有,留下的只是荒芜。

同事阿东,天赋一般,却执着文学梦想。有段时间,他天天捧着两本厚厚的《尤利西斯》《追忆似水年华》在出租屋里看。

我翻了翻,根本看不进去。

就问他能看懂吗,他说开头就看了十几遍了,他知道这是本经典,只要是经典,再怎么难读,他都要逼自己读下去。哪怕他读不出好坏,也要弄懂作者在表达什么,到底好在哪里。他相信读多了,文学的悟性自然就高了。

阿东说:“我这辈子就一个愿望,不多写,写就写好,但凡一篇(本)写好了能够留下来或者被讨论,就算第二天死掉也不遗憾了。”

这话很极端,也很纯粹,至少他有自己的目标和所热爱的事情。而我难道一辈子都要写那些讨厌的东西吗?写再多,除了那些可怜的钱,你的人生并没有太多的意义,依然在底层,这和流行线工人有什么区别呢?说白了,都是出卖时间和苦力的人。

我有一个同事,天天对着电脑写这类稿子,速度快,原创性高,一月赚几万,最后把一只眼睛写瞎了……

后来,我就远离了那个行业,尝试别的别的工作,再后来一次机会被我赶上,出了一本书。写的都是一些像我一样普通小人物的故事,没什么复杂的技巧,更谈不上深刻的表达。但我拼尽力气宣传,还加印了三千册。

年底新来了一个社长,是小有名气的文学评论人。看完我的书他在豆瓣给了书好评和鼓励,还关注了我。从他的阅读品味和范围来说,我的书只能算普通。就像当初社里给的过审意见一样:从纯文学意义上,该书还有很大进步空间,但贵在真实,写出了一个群体的心声。

我知道路还很长,这仅仅只是个开始。

而事实上社长的关注,对我是一种压力,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实力,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动力。要进步,要写出像样的文章!

4.

“不续租了,我准备离开北京。”我拿出手机,给房东回信息。

当时我刚刚从西北旅行回来。在一场糟糕的签售之后,我开启了一场随性的旅行,绕着大西北逛了一圈。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而我在北京很多年,却像没生活过一样,独来独往,十足的宅男。不能再这样了。

到这个人生阶段,面临着很多焦虑,职业上的,年龄上的,梦想上的,很多人通过各种方式赚到了钱,我羡慕又犹豫。但留给我的时间不多了,人生那么短暂,我发现最想成为的还是一个作家。

我想给自己一两年时间,去外边走走,静心下来多看几本书,多写几篇拿得出手的文章。人生焦虑的事情太多了,不如先去完成一些事情。让自己多经历一些事情,多看一些风景,多遇见一些人。

于是我退了房子,变卖了很多东西,我的世界只剩下两个包的重量,就出发了。

与其在大城市碌碌无为地活着,耗着时间,不如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不一样。寇小琦告诉我,她在路上遇到一个卖故事的丸子姑娘,一个人一把琴,像游牧民族一在世界旅居,靠卖故事赚够了路费,更靠这些经历做视频、做电台、做旅行定制。

“真好!如果热爱,任何事情都是有意义的。”寇小琦说。

离开前的一天,阿东曾请我吃饭,他说决定去送外卖了!这很让人意外。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陈小陈的时间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内向老实脑子笨适合做什么工作)(内向又笨)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m82cn.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3-05-10
下一篇2023-05-10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