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本文内容摘要】

  • 图文已死?真的没机会了吗?— 10亿的消费空间
  • 图文流量的价值金字塔是什么?— 抓住最有价值的20%
  • 你做品牌?为什么得重视图文?— 2亿Query的机会
  • 捡漏图文流量的姿势是什么?— 切中80%的用户需求
  • 还有什么平常看不到的流量?— 技术流派和内容流派
  • 2023年流量捡漏索引表


本篇重点讲图文流量,

1、图文已死?真的没机会了吗?— 10亿的流量空间

早在3年前,互联网还处于历史高位,在一片各种红利的喧嚣中,有份报告在互联网的圈子里疯传。

那就是传奇人物,互联网女皇Mary Meeker的2018和2019年度互联网报告(The Internet Report)。

连续两年的报告里面都有一组数据,让一群人狂欢和另一群人焦虑。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短视频和直播的使用率和使用时长,以年对年增长一倍的速度在飙升

而对应的,新的内容形态抢走了已有的用户使用份额。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这个增长数据太刺激,而且确实反应了当时每个人的感受,

一群人在疯狂进场,几百万上千万的砸进短视频和直播赛道,人人都想复制李佳琦的造富神话,

一群人在望而兴叹,看着更了上百篇的图文内容和几万粉丝的公众号,进退两难……

3年过去了,这是没有大起只有大落的3年,

一轮一轮的冲击,让当红炸子鸡的互联网行业都跌掉了2/3的市值。

短视频 / 直播取代了一切的媒体形式吗?
图片 / 文字的传统内容形态就此没落了吗?
互联网内容传播的本质改变了吗?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抖音开启了图文计划,每天观看量超过100亿,抖音日活的7亿用户中,有5亿都在看抖音图文。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小红书开启了视频和直播的带货计划,总内容数量上,两种内容形式已经相差无几。

所以3年后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不同的内容形态和产品平台,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南风压倒北风”,而是互相融合,在不同的场景,以不同的形态,服务不同的用户。

图文没死,而且还很香,图文流量是很多品牌类目最值得抓的流量。

图文流量总盘子有多少?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其实毛估估算一算,上面几个主流图文平台的线上流量规模,大概是一天10亿,后面的数字也不用算了,基本覆盖了全部的移动互联网用户。

并不需要精确的估值计算,图文内容消费仍然是主流的用户习惯。

而且图文流量有一个重要的逻辑:

一篇文章就是一家店,一个关键词就是一条商业街,

好的带货图文应该直接成交,

很多品通过一篇文章能带出去几百万的货,成本仅仅是2、3000字的深度文。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如何理解流量?

为什么讲2023年的流量,先要回顾2019年的历史?

是因为互联网太缺少记忆,让我们反复跳进同一条河,犯同一个错误。
当我们谈论流量,不能孤立的只看一个平台和一种形式,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穿梭,需要有抓住流量的方法论。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流量是用户在互联网世界中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的轨迹,这些轨迹,可以从数据和内容两个维度来分析、跟踪和引导。掌握了这个公式,就掌握了流量的规律和本质。

流量公式并不难,流量问题的复杂,来源于「因子复杂」,大白话就是影响因素太多,从而看不懂摸不透。

所以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因子逐一拆开,
一口吃不下个胖子,那就分而食之,把复杂问题变简单。

这个号的名字叫做「简单增长」,也不是说增长是很简单的事儿,
而是用方法论把复杂问题变简单了。

2、图文流量的价值金字塔是什么?— 抓住最有价值的20%

再说说对流量的识别。

流量分成两种:精准流量和泛流量,之间的价格相差百倍。所谓的「精准」和「泛」是相对应的,都是瞄准最后的转化目标。

正确的人群 x 正确的场景 = 精准可预估的行为

比如:我们希望用户对时尚的服饰穿搭感兴趣,从而产生购买行为,那应该是:

18-28岁新一线女性用户 x 逛街式浏览 x 时尚街拍 x 双11满减 = 加购(购物车)或下单购买

如果人群变成了:50岁以上男性用户,或者16岁以下学生群体,就错了。

如果人群对,但接触用户的场景是PC电脑的工作软件,那用户也不会产生预期的行为。

我这里举的例子有点儿极端,就是想借此讲明白一个道理:

不要觉得有流量,流量多,就很厉害。
有很多流量非常庞大,但是价值非常低,就是因为这些流量背后的用户很难产生真正具有商业价值的行为。

所以,流量的背后是人,而不是一个个冰冷的数字。

比如说,天气软件的DAU都很巨大,但是商业化就一个都跑不出来。「明天大降温,今天满减抢棉毛裤6.6折起」,感觉怎么也不是那个场景的味道。用户也不会在天气软件里面直接购物下单。

所以,泛流量没啥用,抓住那20%的精准流量才是王道。

要理解和挖掘精准流量,就必须要懂得用户、场景、价值这三个要素。

基础设施给了我们千载难逢的机会

内容消费的本质在最近10年因为自媒体的兴起而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也使得内容真正成为了一个全民性的产业。内容的话语权在历史上第一次被交到了普通人的手中,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稀缺的机会。

因为,内容消费几乎可以说是覆盖范围最广、消费成本最低、离商业变现最近的一种「消费品」。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参考上图,所有内容消费的形式,达到接近100%的渗透率所花的时间,

广播:花了50年时间
电视:花了35年时间
电脑:花了15年时间
智能手机:花了不到10年时间
那么,现在一篇爆文传播到尽人皆知的速度是多少?一周、一天、一夜之间…

再从内容生产成本的角度来看,
智能手机的普及,加上永远在线的社交网络的铺设,使得一张人与人的连接网络得以实现,
在这样的基础设施的加持下,每个人都有了成为创作者的可能。

内容的供给,
从高高在上的「总编辑部」到了「田间地头」,
从学富五车的「科班出身」到了「会说话就行」,
从繁冗八股的「层层选拔」到了「人人可发声」,

内容就不再是某些人的特权,所谓的优质内容就真正实现了千人千面。(想想千年、百年和十年前,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让你的声音被别人听到和认可?)

内容,开始在人和人之间流动起来,流动的看起来是内容,其实是每个人的观点,从而影响到每个人的行为。

所以,我经常在跟团队里的小伙伴讲,

在 智能手机 x 社交网络 的基础设施的加持下,每条内容都是流动的介质,在人和人之间传播,从而影响到每个人的行为和决策。

什么样的内容供给成本最低和流动速度最快?

当然是图文咯~

内容在什么场景下被消费?

讲完了供给,我们再说消费。内容消费就是用户看内容的行为。

自媒体的线上内容,基本是不可沉淀的即时消费信息。

当我们研究行为的时候,「用户 - 场景 - 价值」这3要素就可以准确描述内容的消费过程。

咱们不掉书袋,上面这句翻译成“人话”就是,
什么人,在什么场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了什么问题?
这就是用户价值。

当然了,用户价值越大,粘性越强,相应的潜在商业价值就有可能越大。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每天的内容消费量是惊人的。

报纸杂志时代,内容要等着编辑部一期一期出;
广播电视时代,内容要等着电台电视台一集一集播;
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每分每秒都在被生产和被消费,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新媒体主编。

总结下来,图文的消费场景主要有三种:

【闲逛型】

闲逛就是随便看看,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你给我我就看,不爱看就划过去。今日头条、公众号的订阅号,现在的浏览方式基本就是闲逛型。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需求型】

能够有需求,说明用户已经有了基本的信息获取的方向。我想要的你给我,不相关的不要。所有的搜索框,都是满足需求型的用户。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问答型】

需求非常强烈,用户已经能把需求变成一个具体的问题了。我提问题,你回答的越准确越专业越好。百度开创的知道,最大的问答社区知乎,以及海外最大的问答社区Quara都属于这一类。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上面这三种用户场景,也对应着三种不同的产品类型,不同的用户访问鲁明和不同的流量特点。我们把这总结为流量价值的金字塔。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图文流量的价值金字塔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上面沿着「流量价值的金字塔」又往下深入挖掘了一层,多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1、越向顶层走,用户的需求越具象,越能够看到用户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想要的东西是什么。虽然流量可能不大,但是每一个人想要的全部告诉你了,接下来该怎么做,就看你作为品牌和商家的本事了。

比如:「养玉」这个问题,居然产生了850万次的浏览,如此海量的阅读背后,用户的需求到底会是什么呢?

2、中间层是一个模糊地带,往精准走,可以通过长Query(就是长搜索词)、复合词(就是几个关键词)的方式把需求定义清晰。但也可以是大词、品类词,这个时候流量规模会上一个层级,但需求就变得模糊了。

比如:「苹果」在微信搜一搜的月度指数有23万,那么用户需要的是苹果电脑、苹果手机还是现切的苹果拼盘呢?

3、最底层是难以定义的。虽然平台会告诉我们说,有人群包、有行为包、有地域包,有各种各样的用户分析,但很遗憾的是,平台自己也没法把这些用户定义清晰。因为用户的场景就是「闲逛」,管他是公司高管还是无业懒汉,也许都会点开「尼罗鳄大战东北虎」猎个奇,或者「吴某凡单间伙食揭密」追个星。这个时候,张三李四的画像都是模糊的。

所以,对模糊的画像就需要用模糊的需求来应对,这个时候善用「食色性也」的原则就对了。当然,这里面的资源空耗势必非常严重。。

3、你做品牌?为什么得重视图文?— 2亿Query的机会

我们已经总结了图文流量的3个层次:浏览 - 搜索 - 问答,这3个层次代表了需求的清晰度,同时也代表了需求的强度和背后的商业价值。

所以,对于品牌来说,不需要什么都要,因为流量是要付出代价的,要么是投放的金钱成本,要么是相关工作的机会成本,成本这么高,抓不到精准的有价值的流量,是很亏的。

这里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方法:

抓图文流量,从提问开始抓,从搜索关键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Query)开始抓。抓住了这些信息,就是抓到了用户的需求和入口。
这个方法,在小红书、知乎、公众号的搜一搜都是有效的。

抓住图文流量 = 抓住需求的入口 = 抓关键词 = 抓问答 + 抓搜索

在所有图文流量的轨迹中,Query是价值流量的入口,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项。可以说,抓住了Query就等于抓住了用户需求。在主流的图文平台上,每天的价值流量Query大约是2亿。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在主流的图文内容平台上,搜索入口和推荐入口的流量比重大致为4:6,用户的行为路径也基本上相同。有基本明确需求的,会沿着搜索、提问的路线去寻找答案,没有明确需求的,会被算法引导着闲逛,通过浏览行为来筛选内容。

所以,如果你是品牌,你会在哪些路径上设置你的「渔网」呢?

可以再看一组数据,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这是「免疫力」这个话题在问答平台上的搜索流量表现,当你看到这样的数据,就有了「和用户对话的能力」。

很显然,对于健康类的器具、食饮品来说,跟随着这样的流量曲线,就像在深海中潜水的「放流」一样,随着趋势来走,并不会花很大的代价就能有不错的收获。

对品牌来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成熟的团队全部都要。

因为你现在已经知道了,「流量」其实没有意义,「流量」背后的用户、场景、需求、行为才是决定你能不能带货,能不能赚钱的核心要素。

用户是一个个鲜活的人,在不同场景游走于各个平台之间。

我把善于获取和利用流量的人,称作「流量捕手」,
捕手们理解和熟悉各个平台的特性,并提前布局,形成一张网,网罗住用户,让流量为我所用。

品牌为什么对流量又爱又恨?

如果你是某家品牌的市场(投放)总监,

你的难点基本在于,你几乎必然会接触到所有的流量渠道:
可能是之前一直在投放的,可能是同行都说好的,可能是老板推荐的,

可是在真正躬身入局之前,你并不知道各个渠道的实际效果。

所以选流量对于很多人来说,就像是「开盲盒」。

最终,大家的选择就变成了按效果付费的纯佣模式。

看上去效果付费是最保险的方式,但其实有很严重的逻辑漏洞,

第一,效果付费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很有可能是 市场最低价 + 足够丰厚的佣金 + 倒贴式的活动,
也有可能是坑位费这样的坑爹货。
实际达到的效果,最好的情况是货卖出去不少,但利润反而还低了,甚至还赔钱。

第二,一次性的效果好了,接下来就无效了。

因为不了解流量的来源和构成,也不清楚用户的场景和价值,效果无法复现,
当合作渠道一撤,或者是二次效果不佳,品牌会立刻落入销量大幅下滑的困境。

第三,很多流量行为是长期效应。

追求极致的效果付费,本质是追求短期回报,
但有些流量从场景上看就是长期效应的量,比如各种种草和横评,
需要经历:认识- 了解 - 兴趣 - 信任- 购买 - 复购 - 再推荐 的流程,才能路转粉。

追逐短期效果会把有可能的精准粉丝和长效价值过滤掉,造成更大的损失。

所以,做品牌的,应该至少把互联网产品的「用户 - 场景 - 价值」搞清楚,

对流量的特性有预判,才能做得好品牌的活儿。(另外还有一点,对于效果拍着胸脯说保xx保xx的,大部分是下钩子的技巧,甚至是pian子,这个要当心)

4、捡漏图文流量的姿势是什么?— 切中80%的用户需求

在如此之卷的2023说回到图文流量的特点:量大、实惠、轻卷不重卷,但会与不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至少可以把握好这样的几个原则,

原则1:不是所有品牌都适合切入图文流量

  • 在细分赛道有品牌的,适合切入图文

一般来说,圈内会把年销量5亿以下的品牌认为是白牌,也就是大众说的没牌子。

但其实,「再小的个体都有品牌」,因为在图文世界里,大家发声的机会基本是平等的,不存在某+卷到不给钱就不曝光的严重程度。而且,图文因为沉浸阅读的体验,天然门槛比视听内容高,就更需要好内容的加持。

那么,平台需要的内容就更容易跑出来。所以,年销5亿是传统门槛,但对于切入赛道,这个门槛可以降低到1亿GMV左右。

因为到了这个量级,

已经购买过的用户至少已经是10万的级别(按照客单价1000块钱计算),
买过即是客,客户已经能够形成一个群体,这个群体的延展覆盖了至少1500万的受众(按照社交网络邓巴数的150人计算)。

在这样的体量下,群体需要高质量的内容消费。

在细分领域中,每一个小头部品牌,都有机会深度渗透上千万的用户人群。

  • 在直播或电商已经拿到数字模型,适合切入图文

如果一直是线下店或线下代理的模式,没有天猫京东,没有抖店拼多多,没做过短视频直播和小程序商城,那就先算了吧。

应该至少有拿到过一条线路的电商ROI数据,才好根据过往经验的数字模型来计算图文的投入产出。

对于一些图文平台的初次试水,不是不可以做,但肯定需要更多迭代周期。

  • 单纯追求短平快的,不适合切入图文

从经验来说,图文必然没有直播快。

直播是灌入式的,从产品导入、场景描述、专家背书,再到需求刺激、攻单逼单,全部集中在3-5分钟之内完成。

用户遭遇的是信息轰炸,对于大牌来说,用户只需要看直播间价格和折扣就ok了。

但图文的逻辑不是这样,图文流量的逻辑不是灌入式,而是渗透式的。

不是靠一篇内容,而是靠一片内容的覆盖和各个维度的描述,让用户从不了解到种草到加购。这个过程,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让用户因为价格而买单,

而是让用户从里到外,从生产到使用,从厂商到消费者,了解产品和品牌,最终成为粉丝的过程。

图文流量的精髓在于买后即粉。

原则2:图文流量的切入姿势有讲究

  • 知乎和小红书是两个必争之地

传统认知里,知乎和小红书像是一对CP组合,

一个主男性,理工直男程序员,研究范儿爱抬杠,
一个主女性,不是程序员的各种媛,爱拍爱秀爱美妆,

但我们研究流量这件事,不能靠个人好恶和个体直觉,我们要依据客观事实。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遮住品牌,你能分得出哪个是知乎,哪个是小红书吗?)

做图文流量,两个亿级MAU的平台不能放掉,一个是知乎,一个是小红书。

对用户来说,他俩一个是行家身份,一个是买手身份,一个都不能少。

在国内的用户大盘里,真正具有购买力的人群不会超过20%,即2亿用户。

这2亿用户分摊到每天的活跃,DAU在千万级别。知乎和小红书以高质量的内容,丰富的类目覆盖,和成功的社区信任氛围,让这些有价值的用户沉淀到了这两个平台里。

所以,一个App的DAU是10亿还是3000万其实和我们的关系并不大,

关键的是,这个平台聚集了能够消费你的人。

  • 内容和关键词就是图文流量的资产

当我们在做图文流量,本质是在编织一张网,而不是只下一个钩子就觉得ok了。

要做「饱和攻击」,这样说的依据在这里: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用户的需求是网状的。这是我在做搜索引擎的产品经理时看到的现实情况。我曾经跟踪过20个用户的ID(10年前产品经理的数据权限还蛮大的,尤其好的是可以打通全平台的数据来查看,现在的小朋友们很少能有这样的数据权限了)。可以看到,他们的需求是从一个想法开始,逐渐从一个词,变成多个词,在算法的推荐下再修修补补,最后变成了一组具体的问题。经过至少几十次的检索,才能基本解决问题。

所以,想要在图文流量中获得相对充分的精准流量,需要做两件事:

内容铺设和关键词占位

内容铺设就是准备弹药。

社交网络的基础设施下,内容的消费是连续的,无论是什么品类,都需要具有连续的内容输出能力。就像「简单增长」这个号一样,你看到了现在这里,如果我说,对不起,这是最后一篇文章,那么就算本文再好,你也会立刻取关我。

因此,内容铺设的思路是,

沿着用户诉求,去抓大范围的需求方向;
沿着用户痛点,去抓恐慌、攀比、失去感的心理场景;
沿着用户需求,去抓美好预期、特点横评的下单驱动。

在这样的网状内容铺设下,用户会一点一点从路转粉,从了解到下单。没有这样的过程,是很难把握住图文流量的。

关键词占位就是控制流量池。

每一个Query就是一群人表达需求的方式,所以在铺设内容的时候,是根据Query的线索做铺设的。Query可能会分布在不同的位置:

Query作为用户搜索的关键词,是流量池的入口;
Query作为文章或者是提问的标题,决定了内容的权重;
Query作为内容的元素重复出现,决定了内容的相关性。

所以关键词占位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在用户产生了相关需求后,你的内容出现概率更大,频次更高,用一个专业名词来说就是:Coverage(覆盖率)更高。

所以,做好了内容铺设和关键词占位,就是做好了图文流量世界的基础设施。这个基础设施和直播的逻辑完全不一样,有了内容沉淀就有了长效价值。即使过了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年,这些提前铺设的内容依然可以占据流量位置。

这就是内容资产的价值。

原则3:不打无准备之仗,数据和内容的加持

理解用户需求的3个维度:用户 - 场景 - 价值
理解流量特点的3个维度:画像- 内容 - 数据
理解效果优化的3个维度:模型 - 解耦 - 迭代

我们在上面讲用户需求比较多,是因为这是流量的起点。

在本文的尾声部分,想再次呼吁的是,我们不要把流量单纯的理解为一串串数字,只从数字角度看流量是只见数字不见森林。本质上,流量只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用户所留下的行为轨迹。因此,要深入理解流量的特点,要把用户的画像,内容的谋篇布局和所产生的数据结果结合在一起来看。

画像,你的用户画像到底是哪些人?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case。在知乎平台上,有一类小众商品卖得盆满钵满,这类品原本在传统电商平台卖得很艰难,即使到了私域阶段,很多时候也需要靠keng蒙guai骗来获得用户。但在知乎上,这个小众品类简直是风生水起。

是什么品呢?是发片,对,就是发片。就是当你有了地中海式发型之后,帮你重新换发容貌自信的这种小商品。

为什么是知乎呢?为什么是发片呢?为什么是图文呢?

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内容,当圈定了画像之后,内容的目标就变成了:由谁?来讲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你的用户愿意相信。

所以,管什么起承转合,管什么行文对仗,首先要看对什么人说话,然后看的才是谁来说,说什么的问题。而且,「谁来说」的重要性会远远大于后者。

还拿上面这个品来举例子,当一个妙龄小姑娘说这个品我用真好时,你可能真的留住了用户时长,但也真的会损失掉那些有可能会花钱的潜在用户。同样的,无论是有背景的KOL,还是有实际购买经验的KOC,在选定人的时候就已经在做内容的策划。

数据是你的指南针。流量世界里,数据由一个个的入口和转化率构成。

讲数据方法的文章都比较多,而且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在本文中就不再多费口舌了。只讲两个容易踩坑的误区:

一个是,任何没有时间的数据切片都是骗人的。

比如有人说我今天晚上爆单了,这就很扯淡。一晚上的爆单很容易,几乎可以无脑闭眼做到,花钱就行。但是爆单的逻辑和方法论是什么?花了多少成本?这个方法是否可以持续应用?

这些问题如果都可以解决,那就建立了一个持续的ROI为正的系统,这个系统可以为你的品牌和商品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但如果只是一单买卖,对品牌来说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所以,不要为一个切片数据所蒙蔽。

另一个是,看数据要成串儿的看。

所谓成串儿,就是把用户路径上能获得的节点数据都拿到,比如:入口曝光 - 入口点击 - 进入数量 - 点击数据 - 付费数据 - 成交数据。只有把一条路径的数据尽可能拿全,才能通过数据描绘出来用户的行动轨迹,让数据实现指南针的价值。

所以我们看数据,看的都是「数据矩阵」,通过一排排一列列的数字来做业务。

当年给鹅厂老板Martinlau汇报时,他能够从几千条数据的矩阵中一眼发现数字异常,不愧是高盛当年最年轻的合伙人。所以数据感觉是通过多看、多练、多倒推练出来的。

市场、投放和电商部门的小伙伴有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没事的时候,多拿出业务数据来看看吧。当然,如果你是老板,就更应该看了,要不数据上弄点儿小技巧是很容易的。

5、还有什么平常看不到的流量?

以前负责搜索业务的时候,每天的Unique Visitor差不多有6000万,产生的Page View怎么也在2亿以上。说实话,是看不上低于两个逗号的数字的。在大厂这种情况很普遍,大家围绕着KPI转,如果是低于百万的量级,对KPI的影响可能只有一两个百分点,毫无意义。

可是从大厂出来,越来越发现 ,中国的互联网世界就像一个侏罗纪公园,既有巨型的霸王龙,也有灵活凶悍的迅猛龙,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彩。可能一个根本不起眼的小App,就养活一家年销过十亿的公司。就更不用说那些拥有几千个宝妈社群,几百个快团团团长,几十个站群的流量主了。

这里就说几个平时不怎么关注,但其实我们自己操盘过,且流量量级还不小的例子:

【知乎热榜】

知乎热榜无论是在手机App还是PC网站,都是知乎的重要栏目。在手机App上,约占首页总流量的1/3左右,3000万DAU的App,每天的打开次数怎么也接近1个亿。所以大概可以估算出热榜的流量级别。

热榜的更新机制是中心化的,因此有自己的频率和节奏。当然,也有运营方法去“占位”这里的流量入口。能把热榜玩好的人,需要有敏锐的内容嗅觉,和超强的内容策划和产出能力,半小时上一篇千字文,并且还能排上Top这种。我的合伙人CC是这方面的行家,有空让她来讲估计会挺精彩。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乍一看热榜上面都是时政新闻,但仔细扒拉扒拉,其实切中需求的商业价值流量不少。比如:「流浪地球」和电影宣发相关,而且之前确实有不少电影宣发是通过热榜炒热的;跑步话题和运动健身以及运动装备相关;旅行话题和本地文旅的商业服务相关;父母的话题和健康养生相关等等~

做流量的核心是做用户,这是第一位要考虑的。

【微信搜一搜占位】

微信搜一搜作为百度搜索的一种取代,每天的用户量已经达到了8亿,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手机百度App。从用户主动搜索的次数来看,保守估计每个用户每天会搜索2-3次,也就是小20亿的Query在这里产生。并且,这20亿的Query是主动搜索,而不是热门推荐。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在上面的例子中,全部都是小众细分领域的「动词」,即通过某种行为得到某个结果,需求明确,并且在结果中有直接的服务承载。但这里的核心,是「选对的关键词」。大词竞争激烈且需求宽泛,小词需求精准但流量局限。

(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但这是个不错的长期可发展的流量渠道。

其实在流量世界中,按照从业的人群分,有好几个流派。有专攻数据和算法至上的技术流派,站群号群、云控群控,各种小技术玩的贼溜;也有专攻内容和创意策划的内容流派,起承转合、探需强需,各种人性桥段百试不爽;还有生物链的顶端,以产品经理和运营为主力的平台方,掌握着各种流量阀门的生杀大权…

无论哪一门哪一派,黑猫白猫,能够构建自己的流量系统,且方法论可以不断复制和迭代,都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对象。毕竟,增长才是业务发展的硬道理。

作者 | 李尚予 Leon 产品经理,跨越了3个周期的20年产品老兵,3721/雅虎、搜狗、腾讯负责搜索产品,至今还活跃在业务一线的创业者。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全域研究社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2023头条号稀缺领域)(头条号现在没有领域划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m82qn.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3-05-10
下一篇2023-05-10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