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后端开发工程师)(后端软件开发工程师)

(北京后端开发工程师)(后端软件开发工程师)

董振华(右)在工作中 供图/受访者

6月6日,我国5G商用发牌三周年之际,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有关报告显示,当前全球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共21万余件,涉及4.7万项专利族。其中,中国声明1.8万项专利族,占全球40%,排名第一。专利申请人中,华为声明标准必要专利6500余项。华为在专利上的突出成就离不开其对研发的投入,科研队伍的扩大、对人才的激励是其中的重点。不光是华为,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各大科技公司虽然总体增速放缓,但对研发仍然保持高度重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扩大科研队伍、培养科研人才。

6月8日,华为在“开拓创新视野:2022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上公布了其“十大发明”评选成果。其中,获奖发明“数智光分配网(DQ ODN)”通过在光波导上刻写光虹膜作为光纤的身份标签,能够帮助运营商实现光分配网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加速光纤宽带部署,减少30%的资源沉淀,降低20%的运营成本。

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该技术的主要发明者——华为光产品线研究部接入光技术Lab的董振华。他讲述了他与“博士军团”如何在短短几个月内破解世界级难题、该技术在将来有着怎样的应用价值,以及他是如何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成为一名青年科学家的。当下正值高考季和大学毕业季,董振华还为考生和职场新人提出了他的建议。

谈初入职场

入职光产品线研究部

成功破解世界级难题

2019年,入职华为光产品线研究部3年的董振华接到来自部长的一封“军令状”:“谁能解决光分配网难题,谁就能连升两级。”

后来,成功解决这一难题并获得华为2021年“十大发明”的董振华告诉北青报记者,这实际上是一个20多年来未被解决的世界级难题。

董振华介绍,光分配网(ODN)是光纤宽带上网的基础设施,它通过光纤以及无源分光器将运营商机房设备与用户家里的“光猫”连接起来,实现了光纤上网。ODN呈树状结构,通过分光器将一根主干光纤分为64个一模一样的“支流”光纤,实现64个用户共享一根主干光纤上网,这也是“光分配网络”叫法的由来。另外,由于光纤不导电,ODN的一大特点是它的无源性。

“这就造成了两大问题。”董振华说,一是ODN的光纤资源非常难以管理,没有办法精准掌握它们的利用情况,当光纤用完后无法及时得到扩容。“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在搬新家时去营业厅办理宽带,运营商通常需要花数天才能开通,而不是当天开通。”运营商当前主要通过人工贴标签方式对光纤资源进行记录管理,较容易出错,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糊涂账”。当某小区有新用户申请安装宽带时,运营商不清楚是否有空闲的光纤可以使用,只能派装维师傅上门逐级排查,发现无可用光纤就还得为该用户新开通一条线路,同时需跟物业协调,耗费大量的时间。

二是当ODN发生故障时难以定位。“例如大家遇到在家里突然上不了网的情况,维修人员很难准确找到故障点的位置,需要沿着光纤一段段排查,因而维修效率非常低,且耗费了大量人力成本。”他说,“从绿色环保的角度来讲,特别是偏远地区维修人员来回交通产生的碳排放也是十分大的损耗与浪费。”

“这两大问题在光纤宽带发展以来的20多年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了世界级难题,也是运营商运营光纤网络的最大痛点。”董振华说。

过去,华为曾经尝试解决这一难题。董振华表示,10年前,华为曾有一个100多人的团队尝试攻克,但由于未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未能成功解决。随着过去10年光纤宽带的大力发展,中国基本已完成光纤宽带建设,这一痛点愈发明显地暴露出来。

谈团队合作

发明“光虹膜”技术

实现ODN数智化管理

2019年,海外客户再次向华为提出需求。彼时,董振华已经在华为的光产品线研究部工作,这是一个为光产品做长期研究的部门,周期为3年到5年,60%以上的员工为博士学历,其中大多数是海归或名校毕业。该部门的部长接到这一任务后,向员工下达了军令状。

董振华所在的小组开展了多次头脑风暴。他们回顾历来华为和其他业界厂商失败的案例后发现,这些探索都走了弯路,即试图将无源、不导电的ODN变为有源网络。然而,ODN正是因为由无源的器件组成,无需供电维护,具有成本低、不怕日晒雨淋易部署的优点,才得到大规模的发展。一旦改为有源设备,反而变得难以维护。

“我们这个小组的成员背景是多元化的,有研究光通信的,有研究光传感的,也有研究光器件的。”如果将这些学科融合起来,他们感觉到问题是有解的。于是他们成立了一个“博士军团”,领了军令状,开始攻克难题。

多次讨论后,他们想到,传统的纸质标签,人工会标错,且容易损坏丢失,能否把纸质标签直接印刷到光波导里面?“于是我们联合开发部、精密制造部,通过超高精度的加工技术,在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光波导上雕刻出特殊的微结构,给经过不同支路的光打上不同的标签。这样一来,光就携带了地址信息,从哪来、到哪去都一清二楚。”

于是,他们的发明中最核心的技术创新——“光虹膜”就出现了,即在光波导里印刷二维码。通过这一核心技术,运营商能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ODN资源管理和运维机制,即“数智光分配网”方案。

产品线领导听说了这一方案后,非常兴奋,对他们说:“你们的发明是光接入网20年来最伟大的发明。”“然后他犹豫了两秒,又加了两个字:之一。”董振华说,“这是他对我们的鼓励,但也不能让我们太膨胀了。”

然而,研发过程中,他们收到的并不都是鼓励与肯定,也有质疑的声音。事实上,组内只有5个人,董振华才入职3年,有的组员才入职一两年。董振华告诉记者,他们提出第一个方案时,不少资深专家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将光纤数字化管理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20多年来,连世界顶尖的公司、研究机构和知名大学都没有解决,之前华为投入100多人研发也没有解决。”

“但我们坚定地认为,在保持ODN的无源特性的前提下,通过光虹膜技术为每根分支光纤增加唯一的光二维码标识,这个方法是行得通的。”董振华说。

新技术已投入商用

提升ODN运维效率30%以上

2019年5月接到课题,当年9月,“博士军团”就做出了第一台样机。要实现在比头发丝还细的光波导里印刷“光二维码”并不容易。他们通过与国内高校开展技术合作,采用多学科融合创新的方法,以及在华为多领域顶尖专家的协助下,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装维师傅再也不需要骑着小电驴去每个节点一一排查了。”董振华介绍,该技术能够使运营商ODN的资源沉淀降低30%,实现宽带当天申请当天开通,故障修复时间从48小时以上减少至24小时内。

“领导兑现了诺言,我和组内另外一个小伙伴都破格提拔了,连升两级。”董振华说。

2021年,产品开始商用落地,先后在海外拉美国家、我国四川省形成销售。董振华表示,未来他们会继续将光感知技术延伸到更多领域。“例如利用运营商已经铺设在地下的通信光缆,可以感知地质运动,预测地震风险。在城市安全监测方面,可以在桥梁、大楼等建筑物预埋传感光纤感知温度与应力变化,预防火灾垮塌等灾害。在智慧家庭方面,可以实现小孩与老人的健康看护。”

分享职场经验

做研究的职场新人

要耐得住寂寞

董振华是2016年8月加入华为的,此前他在香港理工大学的光通信实验室读了4年博士,后来去“诺奖摇篮”贝尔实验室实习工作。

谈及加入华为的初衷,董振华表示:“我当时的梦想是将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做成产品,方便我们的生活。”由于博士期间参与过与华为光产品研究部的合作项目,他对该部门较为了解。他知道,加入华为可以继续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并有机会落地产品,这一点深深吸引着他。

“在华为职业发展路径是多元化的,如果你热爱钻研技术可以走专家路线,只要你的技术能创造出价值,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这种回报有时比做管理者还要丰厚。”

成为科学家是董振华自幼的梦想。父母给他取名“振华”,小名“董科”,也是希望他成为科学家,振兴中华。“我爸是电力工程师,一直从事技术行业。他教导我,在一个领域做到精深,走到哪里都能够得到尊重。在潜移默化中,我便决定走技术的道路。”

现在,董振华在华为光产品线研究部工作,走上了专家的道路。除了梦想的驱动,他表示,华为提供的平台与对科研的投入让他能够充分发挥价值,给了他精神上的鼓舞。“公司对人才和科技非常重视,每年将10%的收入作为研发投入。”他说,他之所以能够解决ODN无法数字化管理的世界级难题,离不开公司对人才的重视与鼓励自主创新的导向,特别是对像他这样一大批青年科研人员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激励。“比如我因为该项发明创新获得了‘金牌个人’,任正非先生都接见了我。”

“科研非常有意思,特别是当你攻克了一个世界级难题,这让人非常有成就感,所以工作对我来说并非是痛苦的,而是快乐的。”董振华说。

当下正值高考季和大学毕业季,高中毕业生将结束高中生涯步入大学;大学毕业生将走进职场,成为职场新人。董振华告诉记者,由于高考发挥失常,当年的他并没有进入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但这并不妨碍我在华为实验室里找到世界级难题的答案,获得华为‘十大发明’。”

他想对刚结束高考的学生说,人生确实就像马拉松,高考只是其中的一个关卡。“你需要全力以赴去面对,如果没有发挥好,也仅仅是多走了一些弯路,跑快些迎头赶上就好,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热爱的并坚持下去。”他说,“如果你想走科研这条道路,在某个领域精深钻研,那你一定要牢记你从事科研的初心并坚持下去,科研这条路充满了不确定性,挑战世界级难题的大多是九死一生,你要想清楚自己能否面对这样的压力。”

对于像他一样做研究的职场新人,他的建议是: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在华为有句话:板凳坐得十年冷。我在发明出这项技术前,也坐了3年冷板凳,但我坚信只要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注重平时工作中的积累,每天额外多花一个小时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职场展望

大厂研发团队规模不断扩大

腾讯

去年科研人员数量增41%

不断完善自研生态

《2021年腾讯研发大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腾讯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1%,研发队伍不断壮大;新增研发项目超6000个,同比2020年增长51%。腾讯财报也显示,腾讯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以518亿元再创新高,同比增长33%,较2018年已实现翻倍。

据了解,近年来,腾讯不断在自主创新领域加大投入,并在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底层能力上长期投入,逐步完善自研生态。在自研硬件领域,腾讯成立了历史上首个硬件实验室——星星海实验室,目前已发布包括星星海服务器在内的多款自研硬件产品。2021年,腾讯对外发布行业首家全域治理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统遨驰,单集群支持10万级服务器、百万级容器规模,管理的CPU核数超过1亿。

腾讯表示,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在结构性地迈向更健康的模式,回归以用户价值、科技创新及社会责任为中心的本源。

百度

累计培养200万AI人才

将深度学习应用到各行各业

百度财报显示,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百度核心研发费用已连续6个季度超过20%,其中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尤为明显。据了解,百度通过与政府、企业、高校等展开合作,以产业驱动为目标构建AI人才培养体系,参与举办了百度松果学堂、“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人工智能创意赛”等AI人才培养项目。

目前,百度已连续四年在AI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排名全国第一。2021年,百度深度学习专利申请量、自动驾驶专利族数量均排名全球第一。

近年来,百度打造了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功能完备、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飞桨。今年5月举办的Wave Summit 2022深度学习开发者峰会上披露,截至目前,飞桨平台已凝聚477万开发者,服务18万企业,创建56万模型。依托飞桨,百度已累计培养200万AI人才。

美团

技术团队超万人

继续加强人工智能科学家队伍

今年一季度,美团持续加大关键领域科技研发投入,单季研发支出同比增长40%至49亿元,研发费用占企业收入的11%。据美团官网显示,美团拥有超万人的工程师队伍,涵盖前段、后台、系统、算法、测试、运维、大数据等技术领域,并持续加强工程师特别是人工智能科学家队伍建设。美团招聘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今年春招中,美团技术类岗位占50%至60%,后端开发工程师和算法岗位排招聘量前二。

今年疫情期间,美团的技术在抗疫保供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自4月初疫情反弹以来,美团自动配送车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累计配送70.3万单物资。美团CEO王兴表示,作为一家扎根中国的高科技零售企业,美团会继续坚定围绕“零售+科技”战略,坚持创新驱动,提高供给质量。

本版文/本报记者 温婧

实习记者 辜晓晓 统筹/汤正宇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北青网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北京后端开发工程师)(后端软件开发工程师)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m8eib.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2-12-30
下一篇2022-12-30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