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酒和什么搭配最好)(gin酒调的鸡尾酒)

本文转自作者 | 范庭略

(gin酒和什么搭配最好)(gin酒调的鸡尾酒)

如何欣赏一杯真正的Martini?无论如何将它调整比例、摇晃、搅拌、倒置甚至投掷,它都是Martini,它就是你对生活的感受。

我一直觉得自己最喜欢喝的鸡尾酒只有一种,那就是鸡尾酒之王Martini。

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无论是诗歌还是游记,无论是街边酒吧的店招还是手机里面的表情,那个熟悉的玻璃杯已经成为了一种优雅的普遍象征。

我记得二十年前深圳平面设计师协会的首届作品展里面有一幅平面设计大师王序教授的作品,那一年的主题是“沟通”,他使用了两个画面体现一种交流的状态:正常状态下是一个被端着Martini酒杯,与之对应的另一幅作品,就是这杯Martini被倒扣在地面上,那是当年贝聿铭为法国卢浮宫设计的新馆入口的玻璃金字塔。从那时候开始我就觉得,Martini的优雅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后来看007的电影,总是会出现詹姆斯邦德先生喝Martini的情景。他一边喝着Martini,一边揽着邦女郎曼妙的腰身,这是一种成熟男人的气质,曾经迷死了我们这些刚刚开始使用吉列剃须刀的毛头小伙子。他的经典台词就是“Shaken,not stirred(摇匀,不要搅拌)”。

其实他的配方已经在无数的电影观后感里面被介绍,因为他无论在小说还是电影里面总是在喝各种上好的葡萄酒、香槟以及鸡尾酒。官方统计的数据是出现过147个喝酒的场面,89次在书里,58次在电影里面;一共有48种酒精饮料,书里面出现了39种,电影里面出现了22种;两种Martini,一种是Vesper Martini,一种是Vodka Martini。反正那些考据的专家们往往都是不喝酒的,他们喜欢的是打字。但是007之父伊恩•弗莱明是一个喝遍全世界的小说家,所以不要拘泥于什么电影里面怎么喝,因为Martini的生命力就在于你想怎么喝,这才是007的精神,也是伊恩•弗莱明的高明之处,关键是你自己是否喜欢。非常不巧的地方就是在于我不喜欢喝伏特加调配的Martini,我喜欢用Gin酒调配的Martini。

谈到Gin酒,这是一个与青春往事有关的故事。这几天深圳的朋友们开始聊侯奖的评选。这是根据已故著名摄影家侯登科先生遗愿设立的民间摄影奖项,这个奖项的薪火相传跟深圳一批喜欢摄影的朋友不遗余力的推广有关,而他们正是我年轻时所喜欢的那批人。上个世纪90年代来自贵州的李媚女士在深圳创立了两本杂志,一本是《现代摄影》,一本是《焦点》。深圳桂圆路上的编辑部我去过几次,每次看到几位穿着白色T恤留着大胡子的摄影师,总觉得艺术家们的毛发都很茂密,其实多年以后他们大部分都把长发剃掉变成了光头。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艺术家们的发型都是惊人的一致,后来觉得这也许是他们青春时期的追求与中年之后的感悟所决定的吧!

今天说起深圳都说它是设计之都,其实我更愿意把深圳说成是摄影之都,因为当年全中国最好的摄影师几乎都聚在深圳,原因也很简单,深圳有全中国最好的印刷厂,而这些印刷厂多半都是从香港搬过来的。而且九十年代全国人民都喜欢买新年挂历,这个已经消失的习惯曾经承载了一代中国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云集在深圳的摄影师和那些最好的印刷厂,帮助过全国人民完成这一愿望。

对不起诸位,谈起Gin酒可以写那么多的确是因为摄影的影响太重要了。在李媚女士创办杂志的时候,她的周围也聚集了当时国内最好的艺术家和艺评人。无论是当年在广州美院开设博尔赫斯书店的陈侗老师,还是岭南美术出版社的杨小彦,或者是中国最早拍摄宗教题材的杨延康,还是拍摄深圳90年代野蛮生长记忆的余海波,还有更为熟悉的牛子、肖全、张真刚、左力和欧宁,还有后来完全不搞摄影而去做设计的王文亮,和这些人的聚会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欧宁那个时候还没有做《北京新声》,而是偷偷摸摸地搞了一本地下刊物《新群众》。那个时候广州也开始有了一本关于城市生活的杂志,而当年做这本城市生活地下刊物的林放,现在每周搞一次葡萄酒的晚宴也是继续着他的城市生活探索。欧宁的《新群众》核心理念就是独立思想,而丰满这些独立思想的是各种音乐的派对和展览。这些活动让90年代的深圳成为了文艺青年的摇篮。某个晚上我在翻看这本精美的复印出来的杂志的时候,看到欧宁写的一篇关于他在寒冷深夜独自饮尽一瓶Gin酒的文章。也就是这篇文章让我和欧宁成了朋友,年轻的时候可以因为喜欢喝同一种酒而成为朋友真的很好。因为深圳的冬天真的是很冷,而且那个时候不要说没有制暖的空调,就连制冷的空调都还没有普及。寒冷冬夜的Gin酒,我记得他在文章中没有使用后来大家约定俗成的杜松子酒,而是用了香港常用叫法的“毡酒”。

而那个时候深圳也只可以买到Gordon Gin,于是对于后来出现的各种品牌,诸如Tanqueray London Dry Gin、Monkey 47、Kinobi Kyoto、Hendrick's众多新近大牌都不如Gordon Gin的印象深刻。多年以后当我来到伦敦的Dukes London,在圣詹姆斯风格的酒店里喝到一杯几乎都是由满杯Gordon Gin做成的Martini,我才知道那种松子的香味是可以终生难忘的。而一位Gin酒的专家说,Gin酒的陈化时间,也就是相当于从调制Gin酒的浴室走到调制鸡尾酒的吧台所花的时间。

过去二十多年,无论是我在上海建国西路Minotti旗舰店里,喝到勇哥亲手调制的著名勇记Martini,还是在上海永嘉庭The Roof酒吧的巴叹德同学给我调制的The Roof Martini,或者在香港中环Ori-Gin,或者在台南天后宫后面的TCRC,或者是纽约著名的21 Club,威尼斯的Harry's Bar,留给我难忘印象的都是一杯冰清玉洁的Martini,那是一种云淡风轻之后的强劲有力。

我一直说对于一家酒吧来讲,一杯好的Martini就是中餐厅里面一碗好的蛋炒饭,谁都会做,但是可以说自己做的好的,真的不是很多。不过真的很有缘份,我已经尝试过全世界最好的几家,的确是有一种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安静。记得五六年前在兰桂坊Salon Number 10喝酒的某个夜晚,勇哥兴致勃勃地在人家的吧台里面调起他的著名Martini,然后过几天才知道就在我们喝Martini的时候望北楼的某大鳄居然被all in了。看到太多一本正经穿着三件套西装坐在吧台旁边饮酒的少年,所以一直觉得饮酒是他们进入成人世界的一种方式。我之所以使用成人而不是成年,是因为我们并没有一种非常严格的年龄区分方式,所以经常看到一群中老年人在装嫩,一群把茸毛蓄成络腮胡子的少年在扮老。没有关系了,无论是装腔作势还是扮晒嘢,反正嫩的总有老的一天,老的也曾经嫩过。不过有一个顺序是不可以打乱的,就是好像美国作家司各特•菲斯杰拉德宣扬的那样,二十世纪的二十年代是一个由年长者接管的童年派对,青春的血性势必会被青春的酒精所取代。其实一百年之后再看这个命题,人们就会发现饮酒始终是一个由中年人所领导的革命,然后参与者都是稚气未脱的年轻人。

想到Clubhouse那个著名房间的对话,年轻艺术家始终没有干翻老艺术家,最后还是要请老艺术家耳提面命聊了各种生活方式,其实喝酒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群中年创意人员躲在伦敦最贵的办公室里面搞出了一堆饮酒作乐勇于面对无聊人生的高级创意,然后输出到国际4A广告公司在全球各地甲级写字楼的办公室进行内容的本地化,然后各种青春不羁的年轻艺术家面对一面墙拼命泼洒人生斑斓的色彩,然后就告诉各位:痛饮吧,细佬!

看到伦敦、纽约、哥本哈根那些最时髦的酒吧开始有了新的玩法,直接把一份橄榄油和五份杜松子酒一起混合起来在冰箱里面冰冻一整夜,然后把上面一层的冷凝物打碎,再过滤杜松子酒,配上冷冻过的绿茶和少许苦艾酒搅拌在一起,这个新的做法不禁让我有了新的期待。不过橄榄油的标准非常严格,要最好的橄榄油,单一庄园,而且必须是特级初榨,最好是当年的年份。意大利的橄榄油本来就是有很多的传奇故事,突然一下跟最传统的Martini结合在一起,让这些爱好者们欲罢不能。

油脂带来的质感以及青草味和胡椒味都是新的尝试,但是如何欣赏一杯真正的Martini呢?其实无论它如何调整比例、如何摇晃、如何搅拌、如何倒置、如何投掷,它都是Martini,它的优雅以及它的简单都是你对生活的感受。配料很简单,无论是Gin酒还是伏特加或者苦艾酒,这些都非常简单,但是往往就是非常简单的东西才是最好的东西,因为其中还存在着无穷无尽的变数。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心情以及你的味觉,然后为你自己和你爱的人奉上一杯完美的Martini,这就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刻,其他都是扯淡!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慧眼速递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gin酒和什么搭配最好)(gin酒调的鸡尾酒)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m8geh.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3-01-04
下一篇2023-01-04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