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在女权思潮的传播进程中,所谓的“女权大V”们一直有着非常强的存在感。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女权大V账号出现的原因都有哪些?她们发表的一系列“暴论”,可能会对舆论环境造成哪些负面影响?我们该如何看待她们发表的这些暴论?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和大家简单聊聊。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电影《我的姐姐》剧照

1)为什么会出现女权大V?

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些具有营销号性质的女权大V,出现的契机还是比较“多元”的。我们可以从经济、社会心理、传播环境等不同角度找到切入口,进行简单的分析。

1)经济因素

进入21世纪之后,女性在职场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并能胜任更好的工作岗位,经济收入也有了显著的增加,完全具备了“与男性掰手腕”的底气。

根据 2017年《中国女性消费者调查报告》中显示,“52%的女性收入等于或多于配偶收入,75%的女性掌管着家庭理财”。与此同时,女性也在尝试摆脱以往单一、乏味的固化形象,并被鼓励改变成为更立体、更加多面性的形象。

不过,一些“剑走偏锋”的“女权主义者”们,故意将由社会经济结构的的差异造成的不平等现象,尽数归结为“性别差异问题”。她们在论述这些不公正情况时,严重脱离客观现实,沉迷于自己的“受害者身份”无法自拔,最终与女权的真正内涵拉开了差距。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2)社会心理因素

现代职业女性经济独立,拥有着稳定的收入和令人艳羡的社会地位。可即便如此,她们依然在工作、家庭、情感等领域,承担着巨大的物质和精神压力。

比如一些女性有来自被父母逼婚的压力,经常会听到“同龄人都有了二胎”、“大龄剩女要求太高找不到对象”的言论;她们一边面对着日渐老去的父母,一边无法抵抗自己内心“不将就婚姻”的底线,承受着无法诉说的压力;还有一些女性在两性关系缺乏安全感,容易投入,容易丢失自我,拥有多段失败的恋爱经历,在工作和家庭中无法平衡等等。

当女性自己无法化解时,女性的多重角色与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会让自己憧憬两种精神安抚——一种是宁静治愈的乐园,一种是反抗叛逆的战场。显然,“宣扬女权主义”便是“反抗叛逆”的重要手段。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剧照

3)传播环境因素

一些媒体从业人员为了博取眼球、获取流量,在一些涉及女性的报道环节,有着很强的偏向性,对女性的过度解读也是家常便饭。

比如在关于女司机的报道中,经常出现“女司机”与“事故高发人群”、“刹车当油门”、“马路杀手”等标签捆绑在一起的情况。实际上,根据相关的事故统计显示,男性开车的事故率远大于女性群体开车的事故率——这种歧视性报道数量的增加,会逐渐让女司机群体产生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更是对媒体公信力有着极大的损害——与此同时,女性群体需要有自己的“意见领袖”,出来“替自己说话”。

另外,在讲究“流量为王”的社交平台,一个媒体账户能吸引、收割的流量,与接到的广告代言费或直播带货提成有着直接关系。显然,“女权”是收割流量的一把弯刀。对此,有网友戏称,“性别一对立,流量自然来”——尽管脱口秀演员杨笠从未承认自己是“一名女权主义者”,但她正是通过“调侃男性”,一直坐拥流量带来的经济利益。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因为杨笠,小情侣甚至闹起了分手....

4)受众自身原因

结合本人的观察以及相关的研究数据看,女权大V的拥趸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感受害者

在两性关系中,一些女性因为没有太多情感经历,选择另一半时过于盲目,导致自己有过被欺骗和被伤害的经历;一些女性在经营自己的婚恋环节,因为长期得不到关注自尊心受挫而受到了很大伤害;在两性关系或者职场被PUA导致情感受伤;婚姻发生矛盾、财产纠纷、二婚群体。

因此,在处理两性关系时,这一类女性更容易冲动,也更容易沦为情感受害者的角色。在婚恋、家庭或社会上受到男性压迫的她们,只能从这些女权大V们发布的内容上找到认同感。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2)生活失意者

这类群体大多生活在社会底层,遭遇过社会的一些恶意。无处发泄的她们,选择通过发表“憎恨男性”的暴论,以达成其“报复社会”的终极目的(拓展阅读:)。

通常,这类群体是女权大V推文下面的“主力军”。这些人在相关推文的分享、传播、建构过程中占有重要组成部分。她们通过社交平台进行自我的情感输出和宣泄,进而得到自身压抑情绪的舒缓和释放。

但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失意者们自身的情绪固然需要借助媒介平台进行缓解,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免对社会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3)缺乏理性批判思维者

通常情况下,缺乏批判思维的女性分为盲目追求女权和缺乏社会经验两类群体。在她们看来,不跟上新潮的东西会被别人落下的跟风行为。简言之,她们没有形成独立的价值观,不会取舍利弊,只会被舆论牵着走。

另外,一些家庭富裕的高知和留学生群体,因为对国内的社会文化并不熟悉,导致个人思维过度自由甚至趋于边缘化,这也是她们喜欢讨论女权话题的原因之一。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本可一笑了之的话,激起了社交平台一波又一波的腥风血雨

5)女权大V的本质

1)以商业利益为倒向

女权大V的主战场主要集中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豆瓣等内容平台,更新的内容也多以两性情感、家庭关系、成长经历为主。她们撰写的文章,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客观,对于争议性问题和群体,几乎均以批判为主。与此同时,用户通过付费的方式咨询大V关于自身的情感问题,对方通过收集争议性强的问题来发表文章。

她们善于树立观点,制造了男女之间的矛盾点和鄙视链,在遇到少数不赞同的评论时,经常会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用户观点是“有问题”的,严重争议会拉黑删除。所以,这些大V的评论区基本看不到反对的发声。

简言之,她们的目标很明确,即所有讨论的话题都是围绕男女矛盾来讨论的,利用读者的共情心得到肯定。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但凡与“女权”沾一点边,都会引发一阵腥风血雨

女权大V能够有效把握和迎合女性心理,善于利用女性心理打造人设,吸引粉丝群最终实现经济上的收割。

以一些常见的“爱情课程”为例,课程通常会分为恋爱前,恋爱中到步入婚姻三个阶段,内容细节十分详尽,从“如何确立关系”到“如何掌握经济大权”都有谈及。这一类课程会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框架化,使受众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类似课程内容容易加深两性的刻板印象。在上课的同时,大V还会组建学习兴趣小组,增加VIP权益,这些操作吸引不少用户报名,这种交友交流学习的过程使得很多人有从众心理。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一些所谓“爱情课程”概况

2)与女权主义者存在本质区别

简单地说,女权大V们的目标用户,基本是现代小资主义的女性;而真正的女权主义偏向从公益运动入手并且面对的目标是全体女性。

不同的是女权大V不会站在大义的角度进行营销,她们是个性化、叛逆、片面、刻薄的,发表的内容主要以“问题”延伸“问题”,制造无法解决问题的争端来吸引用户讨论;用“毒鸡汤”的营销策略对女性发出令人深思的疑问,进而宣传打击式的负面内容。

换言之,揭露社会问题的根本目的不是抚平女性内心的伤口,而是激化问题;用“往女性伤口撒盐”的方式去树立清醒人设,从而让女性买人设的帐。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隐藏人物》剧照

2)女权大V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

在过去,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女权主义就是仇恨男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女权主义反对社会歧视、提倡男女平等、有着较强的先进性和独立性。当然,一些女权主义者们行事激进也是不争的事实。

可即便如此,很多场景下的“女权主义者”,依然与“仇男者”有着很强的关联,女权主义的真实内涵似乎不再是女权大V们关注的重点——她们对女权主义的污名化和误读,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大众对女权主义思想认知的负面化。

她们不仅污名化女权主义,同时也对男性造成污名影响。比如青年男性的社会角色经常被描述为“渣男”“直男癌”“油腻男”等。男生谈恋爱有女性朋友会被骂成渣男,打扮时尚、健谈、有钱会被骂成渣男。

在社交舆论场,男性婚配被阶级化,出身条件差的男性通常被这些女权大V门视为婚恋鄙视链的最底端。坦诚说,这种偏向性的观念传播造成了社会心理认同,不仅对男性造成污名化,还制造了现象级焦虑心理。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美国夫人》剧照

总的来说,女权大V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倡个人利益至上

现如今,能否成为社媒大V(KOL,即所谓的“意见领袖”)的,主要取决于对意识形态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女权大V们要想出圈,就必须通过内容输出植入极端化价值观,对受众意识形态进行重塑和操控。

因此,她们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教唆语气,提倡个人利益至上的思维观念。这种长期的渲染,最终造成了从“女权”到“女利”的流变,自我需求至上的观点对女性的群体认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就像前面所说的,“毒鸡汤”打破了“岁月静好”的假象,被“骂醒”的感觉使受众更有安全感。

她们提倡女性不需要为任何人任何事牺牲自己,包括自己的父母、男人、孩子;她们还认为,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情感是不值一提的。比如咪蒙的《交朋友一定要门当户对吗?是的!》中,对选择朋友的三个方面设立标准,分别是出身、教育、收入,鼓励交朋友圈子化,实现所谓的“强强联合”。

利己至上的思维模式使受众日趋功利化,情感要用利益维系使受众沉浸于勾心斗角中。与此同时,这种过于利己的观念输出让女性群体对男性群体产生厌恶感,以及女性对家庭、自身的失责。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隐藏人物》剧照

2)“金钱就是更好的人生”

她们激励推崇“金钱就是更好的人生”。比如咪蒙认为,物质经济的重要性已经远超于精神情感,当今社会是一个金钱解决一切不开心的社会,金钱可以用来衡量任何标准。金钱代表着幸福、美满,贫穷则代表着不幸、落魄,让受众对贫穷产生一种屈辱和嫌弃。这种内容的传播很大程度影响了受众的拜金行为,也展现出大众精神世界的匮乏。

在女权大V的宣传话术中,一直提倡女性强为尊,弱为辱的理念,经常带动受众识人标签化,鼓励对人群分类,对受众传输“经验理论”、“资本鄙视链”、“看颜识人”、“弱肉强食”等这种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话语,对女权大V输出的意识形态做出了解释。

3)婚恋与情感无关

还有一些女权大V指出,在一段恋爱或婚姻中,男性单方面付出是男性义务。因此,她的拥趸们尤其注重物质经济方面的馈赠,将金钱与爱情划等号,用金钱定义自身价值——这无疑是将自己物化的体现。

在追求女性的同时,男性会为了迎合女性的择偶标准降低自己的底线,让女性接纳自己。例如,男性应主动支付交往过程的消费项目,女性不应买单,否则男性会被认为能力不足;在婚姻关系中,希望丈夫既能支撑家庭经济来源又能分担家务琐事,自己只负责“貌美如花”,希望自己付出最少的行动获得最大的享受。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这样的“女性力量”,着实让人感到头大

4)诱导受众的非理性行为

女权主义发展极端异化后,就容易诱导产生一些异化的非理性行为,比如我们常见的“小作文行为”。这种非理性行为,不利于两性之间的关系建构,也不利于女性权力解放的进一步发展。

原因很简单,权力解放的前提是“合理且合法”。如果超出合理范围,产生过度乃至异化的非理性行为,那么权力的维护和释放将没有价值可言。这种现象的盛行发展,不利于男女两性的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建构和媒介平台中的人际交往互动,更不利于媒介文化环境的塑造和建构。

5)对部分女性职场问题的误导

因为一些女权大V们的宣传,女性很容易把“特权”当成男女平等的标识。在职场上,部分女性会因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去做尽可能少的工作量,在工资标准相同的情况下,女性认为男性多做事是理所应当,并且长期依赖别人的帮助,这种不愿付出、不劳而获的作为从工作延伸到家庭生活,行为上促成了女性的惰性。

女权大V表面宣扬性别平等实则在助长女性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惯,也造成了职场女性发展的负面评价。一些女权大V甚至认为,怀了孕的女性在职场中认真工作是一种“无效努力”,这样的言论误导女性对职场的认识,以及婚姻对个人带来的影响。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隐藏人物》剧照

6)男性的被动反击

在职场中过分强调的权益,用性别弱势进行道德绑架,势必会导致一部分男性受到压迫,这种心理使部分男性对女权和两性平等产生错误认识。

因此,不论在现实社会还是网络虚拟世界,男性对于这种“女权”带来的不公已经开始反击,很多男性认为,当下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超越了男性,甚至开始对男性进行压榨,网络上也出现许多抵制女性霸权的男权社群的出现,并衍生出了数量不小的“仇女”群体——这种对女性的仇恨体现在婚恋中,男性利用身体优势对女性施加暴力行为,从中获得满足与平衡。

当前女性地位虽得到很大提升,但仍处在弱势位置,男权的“反击”不但不能为男权夺得应有利益,反而加剧男女对立的尴尬态势。

7)对女权主义的污名化

营销泛化已经成为社交媒体发展的趋势,带有女权性质的网红大V更是随处可见,几乎所有女权大V都用着同样的套路——在相关的推文中隐性带货。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即便是这些“伟光正”的“女权倡导者”们,居然也要“规训”女性“要为悦己者容”——这种消费主义理念实际上是与女权主义的本质背道而驰的。换言之,在资本眼里,“女权”更像是收割流量和金钱的工具。

换言之,长期被没有女权主义教育系统背景的女权大V们所引导衍生的女性理念,是对女权主义的一种误读和污名,她们传递的理念会因为自身素质不足而形成教条主义,这对女权主义发展是一种不可逆的损害。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参加女权游行的德国妇女

3)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策略?

1)加大网络监管

网络环境的营造,不仅要求网民们具备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意见领袖们同样需要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样一个虚拟环境要做到真正的自我约束是很难的。

我国的网络监管依然处在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 自媒体传播的伦理规范始终没有形成可量化的章程。意见领袖们出于对流量和用户粘性的关注,忽视了社会责任的把控,最终使很多无效信息在页面流窜。

媒体发布惹人注目的标题、营销号制造故事线、意见领袖不经查证带动舆论走向激化、短视频内容低俗偏激等等现象,这种发展势头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很可能变成一种网络传播“劣根性”。由此可见,自媒体情绪传播的引导,必须要靠先进的认知能力和严格的监管环境去把握。

2)对女权大V们实行正向引导

网民既是是传播主体也是传播客体,草根出身的意见领袖们所发表的言论,对舆情的发展同样具有影响力。

在网络传播中,用户经常会面临接受信息时间断层和碎片化的尴尬境地,这使受众难以分辨什么是真相。另外,很多认知能较低的受众,很容易被谣言以及负面情绪裹挟。这就要求意见领袖们应该尽可能站在相对中立的角度,不混淆视听,不传递极端情绪。

对于负面情绪传播而言,只有站在辩证中立的角度陈述事实,受众才能不受媒体情绪的裹挟,这是意见领袖们普遍缺乏的专业能力。所以,官方应该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抬高业界门槛。

如今女权主义在网络上流派众多,很多女权主义无法判断谁是真正意义的女权主义意见领袖,盲目的跟从导致受众对自己的选择产生疑问。真正的女权主义倡导和平,追求平权反对特权。注重女权大V正向生长的培养,相关部门应采取对相关人员进行社会责任与个人媒介素养的培训,弘扬正能量,拒绝负能量。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弘扬正能量,拒绝负能量

3)媒体人做好“把关人”

前面提到,在网络女权主义舆论场中,部分受众经常无意识参与到舆论中进行情绪发泄,养成男女对立的经验理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女权主义污名化。与此同时,媒体对女性的报道经常持有偏见性话语,对女性的解读做不到公平、公正,新闻中用来形容女性的词汇经常含有贬义色彩,媒体缺乏正确的性别意识也是导致男女对立的重要因素。

因此,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们做好“把关人”的角色。为了避免这样的传播误区,应该对媒体工作者进行媒介素养的培训。

首先,对信息内容的筛选、编辑过程中,从业者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报道,认清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以及工作义务。对于有争议性的社会问题.应保持高度理性和高度敏感状态,仔细考察信息的真实性、是否能反映出正确的社会问题、是否用客观的角度进行编辑。

其次,媒介工作者应与时俱进,从业者了解性别问题的发展动向,关注舆论走势和影响,在心中对各类群体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不覆盖消息真实性的同时,应该充分了解受众的真实需求,树立正面的两性平等意识,做到与受众良性互动,构建和谐的传播关系与社会关系。

最后,在新闻领域可以建立监管程序,成立专门的性别问题监管小组,对生产的新闻内容做最后的审查,过滤敏感不良话语,避免商业利诱,严格的做好“把关人”。

(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女权问题本不应该成为让人恐惧的话题

4)尾声

由于国内权威性的女权领导者稀少,力量不足,形成的“伪女权”混淆女性试听,这也是阻碍女性受众提升媒介素养的重要因素。

为了普及错误观点的传播,官方应该鼓励女性在媒体平台活跃交流,避免沉默螺旋效应的产生,提升女性意识需要受众听到不同立场的话语,改变认知需要在激烈的探讨中形成,围观群体也可以在积极科学的探讨中获得进步。

此外,女性应了解媒介的使用功能,培养辨别媒体设置与现实世界的差异性,提升媒体免疫力。对待消极情绪传播有能力过滤,对一些女权大V以及类似的信息有清楚的辩知,提高主体意识,塑造正确的知识架构,利用媒介平台完善思维,最终提升媒介素养。

对于男性群体而言,应摒弃男性霸权传统思想,学习先进的男女平等观点,尊重女性进步,了解女性群体,不盲目歧视,摒弃媒介的工具效用观。只要我们坚持“堵疏结合,以疏为主,持续提高媒介素养”,就一定会优化传媒上台打下的坚实基础。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汗八里文艺之声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头条情感大v排行榜)(情感领域头条大v排行)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m8y8z.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3-03-08
下一篇2023-03-09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