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如何入门)(学中医入门最好的书)

有不少人问过我中医应该怎么学?

我想每一个中医师都有其个人的回答,我有我的思考和体会,当然不一定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只能是仅供参考。

目前中医的成才率非常低。

(学中医如何入门)(学中医入门最好的书)

对于这一点,相信了解这个圈子的人,基本都是达成共识的。

除了学习者的个人因素外,中医学教学体系的缺陷是有相当大因素的。

甚至很多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都说过:“现在的中医教育在培养掘墓人”这样的话。

这实在是老先生们看到中医界乏人乏术的堪忧现状,无能为力中透着深深的无奈。

院校教育无论如何都是现代中医应该走的方向,是大规模培养专业人才优选方案。

相信中医院校会去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慢慢改进。

当然想短期见到成效,可能是很难的,其中还有着摸索与试验。

院校的教育问题,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个人很难去深入探讨。

但作为学习中医的一个学习者,从个人角度谈学习经验,这方面还是可以做一些探讨的。

市面上流行两种比较极端的说法。

一种说学中医非常简单,几个月几周就能掌握,流行于一些中医培训组织。

这是非常想当然的,其目的也不言自明。

八十年代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过一套书,叫作《名老中医之路》,其中记录了近代约百位名老中医的成才之路,大致可以给我们作为学习中医的方法论,因为这是中医成才成功经验。

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当然可以让我们少走些弯路,借鉴一些经验与教训。

其中的老先生们似乎没有哪一位是速成的,甚至各学科都很难有什么短期成功的案例。

顺德是有名的厨师之乡,百分之三十的人口,都和厨艺有关系。

在《寻味顺德》的记录片里,有位学厨的小伙子,练习用刀去鱼皮的刀工,要花一年时间,才能把这刀法练纯熟。

掌握任何一种技术,没有时间的积累,很难有较高的成就。

电影《霸王别姬》的开头,小孩子们学唱戏,很辛苦。师父在背后喊道:“要想人前显贵,必要人后受罪。”

没有那台下的十年苦功,硬是撑不住那台上三分钟的。

这就是客观规律,学习技术,首先要端正态度。

(学中医如何入门)(学中医入门最好的书)

还有另一种说法,说学中医,要到六十岁才入门。

这里面有两种理解,首先这么说话的人,很有可能对自己对学生要求较为严格,对入门有较高的标准。

也有人是以盲引盲,过度玄化中医这种技术。

鼎鼎大名的叶天士,不到弱冠就名满天下。即使放到今天,叶天士的水准,也是绝大多数中医师无法企及的。

翻遍古今名医的事迹,虽说学习时间长短不一,但并没有要皓首穷年学几十年才入门。

真是如此这般,还有谁敢染指这个行业?

无非医学是和人密切接触的应用技术,里面确实需要诸多经验的积累,行医年头久了,技术自然更精纯些而已。

当然这需要医师不断学习、不断临床,并且积极努力自我迭代才行,倘若不学无术,医龄久也不过是空耗岁月,医术未必长进的快。

医学可能是各行各业中最为不成熟的学科,并且为了解决现实中无以计数的各类疾病,需要医师终身学习,不断进步,不能有所懈怠。

对于学习中医这件事而言,想速成肯定是痴心妄想,无论如何海量的知识点摆在那里,没有一定时间的积累,连基础知识点都掌握不全面。

另一方面,如果费时日久,花了四五年时间,结果很多常见病也没法用学到的中医知识去好好的解决一小部分,那么肯定要反思是不是方法论上出了些偏差。

(学中医如何入门)(学中医入门最好的书)

那么在这里,以我个人的经验,来做些梳理:

现在的各学科都讲究系统学习,阶梯式的上升学习。

从六十年代中医学院创办以来,院校教材作为中医学子第一步的进阶学习资料,是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

当年教材草创,借鉴了西方学科教育的学科板块结构编写,建国初期的专家们是付出了心血与努力的,只是从现在的眼光看,教材确实有诸多不足之处。

此外在之后的几十年时间,诸次改版中,虽有所进步,但仍然不够理想。

可惜,比当下中医院校教材更容易入门的中医书籍似乎并没有诞生,故而教材虽然缺点不少,仍然是最佳的学习路径。

各学科建设及衔接没有太适应中医培养人才的规律,看来仍旧是日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可无论如何,目前要学习中医,我还是推荐从教材入手比较好。

直接学习古代典籍,从中医学术发展史的角度看,似乎没有哪本著作可以代替教材,古籍学习没有靠谱的名师指点,可能要走更多的弯路。

(学中医如何入门)(学中医入门最好的书)

学习中医,初步就以学习教材作为第一步仍然是不错的选择,按照顺序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通过学习这四大基础课,先大致了解中医学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虽然有大量缺漏,但相对古籍如《伤寒论》、《温热论》、《伤暑全书》、《瘟疫论》、《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著作多论述专题,以及《张氏医通》、《证治准绳》、《景岳全书》等大部头全而杂的大全类著作。

教材体量中等,相对要浅显易懂,且经过建国初期的中医专家筛选修订过,用来了解中医学大致结构及必要的知识点,还是相对适用些。

如果是自学的话,四大基础课,各中医院校有大量的视频课程,在很多视频网站可以免费学习,正常速度,半年到十个月时间就可以完成了。

因为中医学术规范非常模糊,定义也不够规范,学术源流中很多理念法则都瑕瑜互见,基本没有达成完整全面的共识。

所以学习完这四门课,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有非常多的问题无法解释,此外这些课程都是以传授知识点为主的,而中医学的思维方法是如何实际指导实践的,最多只能有个模糊的印象而已。

关键的是即使是《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等临床课程也无法传达中医思维精确的内涵。故而中医学院才保留一套课程体系,叫做中医经典课程。

在学习完四大基础课程后,紧接着就可以学习经典课程,比如《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各家学说》。这些课程也同样有网络视频可以找到,花个半年至一年时间,好好研习,大致可以初步领略中医看待疾病的动态视角,与诊治切入点。

有了以上基础,你会发现中医临床教材很容易读懂,但却不容易掌握。

医学是一门应用技术,中医是,西医也是。

所以想靠书本知识就能应对临床,这是不现实的。

这就谈到了跟师这件事,很遗憾在21世纪的今天,中医学习仍旧脱离不了跟师这一环节。

学习中医必须跟师,别幻想自己是什么天才,还是踏实点,广拜名师是最靠谱的事情。

话说回来,许多西医外科学博士,上了手术台,手生的能把旁边的护士给吓死。

一个高明的手术医师,如果没上面的老师傅好好喂招,一针一线的打磨。然后自己勤勤恳恳在手术室摸爬滚打,用千百台手术,把手里的功夫练细了,也出不了精巧的手底绝技。

这些都是书本到不了的地方,中西医都一样,只是中医更为劣势一点,因为中医的教材准确性还不够。

(学中医如何入门)(学中医入门最好的书)

别谈中医要悟性,悟性当然是要的,对任何行业都一样。

但悟性起作用的地方,在高阶阶段,打基础阶段,老老实实练基本功才是最靠谱的。

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来讲,谈基础就够了。包括我本人在内,问题就是基础太差,悟性的事情,基础扎实了再说吧,没必要给自己拿悟性找借口的。

从一个中医小白,到学习完所有的中医基础课、经典课、临床课,二年足够足够了。

在此之后,要多学习西医知识,多看古籍,从源到流都得看,除非那一天,中医学者实力爆表,基本总结出所有中医知识点的概念定义、辩证要点、鉴别诊断,全都讲的一清二楚,且编定为非常准确的教材的时候,就可以不用再费力看古籍了。

但目前中医内部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很遗憾,还是要走历代中医师走过的那条老路,花大力气多看书才行。

在这个过程中,切忌傻看,我当初就是傻看,走了很多冤枉路,一定要找名师指路,多跟名师,多多益善,有时过来人一句话,省了你十年冤枉路。

至于怎么找名师,相信如果你是有心人,一定有办法找得到的。

反之说找不到的,就是没用心。

这些过程都完成了,毕业工作了尽量去一线吧,哪里能用中医就去哪里。

不一定要去三甲,不一定要去收入高的地方。

学完了整套中医教材,初步掌握了西医知识,最好还能掌握常规的医学操作,跟诊过靠谱的名师三五年,又花过大精力研读过三五百种古籍。

那一定要找个能临床的地方去,这才是一个中医小白开始打怪的起点。

后面必定是反复打脸的过程。

我的感觉是看过再的书,仍旧感觉不够用,跟过再多师,仍嫌方法少。

只是,学中医也不少年头了,我还是觉得这条路最靠谱。

不少人想抄近路,搞速成,我认为最快的路就是我们无数前辈们走过的这条辛苦路。

汗水才是捷径,舍此必定求远。

(学中医如何入门)(学中医入门最好的书)

最后推荐一本沟通理论与临床的好著作,我觉得每个中医师在临床前都能去读一读,必定能有所收获。

这本书叫做《实用辨证论治程式通论》,是我最敬爱的刘英锋教授所主编的著作。此书对广大中医学习者会有莫大的帮助。

此书立体的解构中医辨证论治中的视角,并且规范诊治流程中必须思考的每个细节。

如何展现中医师辨证论治的思路与过程,我没有见过比此书更好的阐述。

中医学术的规范,在此书中可见到影子。

希望以后有一天,能看到每个课程的中医教材,都严谨实际,可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那么学习中医的难度肯定会降低不少,这才是中医的未来。

因为最近又看到了不少彷徨的中医学子,想来以后也会碰到,所以想到些什么就直接写下来,下次同样的话正好可以节约些口水。

本文供需要的人参考吧,肯定不全面,下次想到了,继续补充就是了,见谅。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中医高膏老师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学中医如何入门)(学中医入门最好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m9a1d.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3-06-15
下一篇2023-06-15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