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感悟)(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感悟解读)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 作者:罗艺

过去两年间,参与陆军光荣传统教育专题片《永恒的誓言》拍摄制作工作,我和战友有幸走进数十家军休所,采访了50余位老首长和老阿姨。

一次次的倾听与对话,我的心始终被感动和震撼填满,很多很多次,口罩里“盛”满泪水,不得不中途更换一个。我感动于这些老首长们对党、国家和军队的爱是那么真诚、炽烈、彻底,耄耋之年初心不改;我震撼于这些老首长们始终将党性高擎过头顶,数十年如一日严格自我要求,革命本色历久弥新。他们的身上,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红色基因,也标识着我们到哪里去的精神路标。

坦荡

90多岁的沈冠明老首长曾任63军187师560团政治干事,1951年2月随部队入朝作战。档案记载,他曾在战斗中俘虏了一名敌方连长,荣立三等功一次。

我们去干休所采访拍摄那天,沈老穿着一身老式军装,格外健朗精神。不过,他没有按事先约定把奖章、军功章佩戴在胸前,而是全放在一个布兜子里。

“不用挂,没啥可显摆的。”沈老摇了摇头。

“这是您的荣誉,不是显摆,也是我们拍摄需要。”我们反复劝说,沈老才勉强同意佩戴。

沈老平静的讲述中,70多年前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穿越历史的烟云,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

1951年4月22日,沈冠明所在的560团奉命围歼雪马里之敌。雪马里位于朝鲜临津江南岸4公里,易守难攻,驻守在那里的是英军王牌部队第29旅格罗斯特营。

24日拂晓,战斗打响,枪炮声、呐喊声霎时间响彻山谷。双方激战至25日,被围之敌被我志愿军歼灭。

这场战斗中,时任560团政治干事的沈冠明在一个烧木炭的窑洞里抓获了两名俘虏。后经核实,他们一个是英军炮兵连连长,一个是卫生兵。

“老首长,您详细讲讲抓俘虏的过程。”我们迫不及待地问。

“没有‘抓’,不是‘抓’,俘虏就是在窑洞里‘捡’来的。我们一进去,他们就缴枪投降了。”沈老一脸严肃地纠正。

“老首长,当时您有没有掏枪,或者往窑洞里扔手榴弹?”

“没有。”

“您押着俘虏回去,是不是立了大功?”

“我在朝鲜立功,是结合两年多的战场表现给立的。”

“老首长,您当年有没有和敌人面对面拼刺刀?”

“这个没有。我当时在政治处工作,不在一线连队,主要是清扫战场、掩埋烈士……”

无论我们如何发问,沈老都平静坚定地给出自己的答案,丝毫也不“发挥”。迎着他坦荡诚恳的目光,我们心中充满了敬意。

最后,沈老从布兜里拿出珍藏多年的一个搪瓷缸,小心地捧在手中,上面“最可爱的人”的字样清晰可见。

“我当指导员时,一天连队奉命打阻击战,官兵正在堑壕修筑工事。突然,敌人的一阵炮火来袭,我亲眼看到连队1个机枪组5名战士被工事掩埋,全部壮烈牺牲!”

沈老眼中泛起泪光,哽咽道:“我算不上什么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只是有幸活了下来,活到了今天……”

岁月悠长,山河无恙。在老首长眼中,他的故事平平淡淡,自己算不上英雄。然而,英雄的模样虽不尽相同,英雄的信念却如出一辙。我们记住了沈老的故事,感动于老首长的坦荡,更不会忘记那些千千万万为国捐躯的英雄前辈。

心愿

2021年夏天,我们采访了唐炎老首长。他出生于1922年,当时已近期颐之年。然而,老首长特别“潮”,每天都会用平板电脑看新闻、刷网页,听歌听戏,关注国内外大事。老首长还特别爱笑,说话前总是先笑几声,嘴角上扬,眉眼弯弯。除了听力不太好,他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如同七八十岁的老人。

唐炎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亲历者。1941年1月4日,时任新四军教导总队参谋的唐炎,与9000余名战友一道离开云岭驻地,踏上北移之路。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国民党军7个师约8万人的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个昼夜,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或被俘。

唐老语调沉重悲愤地向我们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1月10日,天刚亮,我们被敌人围困在一个叫高坦的村庄。村子里有个小祠堂,我看到叶挺军长坐在祠堂里的一把小椅子上,几个参谋围着他商议军情。”

“上午10点,叶军长下令紧急集合。当时总队还有5个学员队、1个机炮连和1个工兵连。叶军长对我们说,国民党背信弃义,要在这里消灭我们,我们只能杀出一条血路冲出去。你们教导总队都是骨干,更要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要向茂林方向杀出一条路来。我亲自指挥,你们谁见我动摇怕死了,都可以把我就地枪毙!”

“大家都激动地高喊:‘拥护叶军长指挥,我们坚决冲出去!’11日天一亮,叶军长下令把所有战马都杀了,让大家充饥。傍晚,密集的机枪声响起,子弹像下雨一样在空中飞过,敌人包围上来,发起攻击。我们子弹打光了,很多人牺牲。我与部分同志从石井坑村后面的一座大山分散突围,敌人紧追不舍,又频繁搜山,大家逐渐走散了……”

此后,唐炎独自一人在深山跋涉十余日,后又辗转安徽、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四处打探部队消息。4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位于苏北的重建的新四军军部,回到组织的怀抱。

“老首长,您突围后,为什么辗转千里,执着地去找部队?回家乡不好吗?”

“回家?新四军就是我的家啊!无论如何,我也要回去。”唐老缓缓地回答。

“部队被打散了,那么多战友牺牲,您害怕吗?想过自己也会牺牲吗?”

唐老轻轻摇了摇头说:“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跟着共产党走,一定能胜利!即使牺牲了,也是光荣的、值得的!”

说着,他翻开一张当天的《解放军报》,指着一张新闻照片说:“你们看,党和国家把军队建设得这么好,我们的军队很快也会成为世界一流……”唐老嘴角上扬,眼中满是憧憬。

“老首长,您马上就要过百岁生日了,想许个什么样的生日愿望?”我们轻声问道。

“国家富强了,人民幸福了,我们的军队也越来越强大。还有干休所,把老同志们照顾得很好,我们都很满足。愿望啊……”唐老沉思片刻,突然重重地拍了拍椅子扶手说,“我有,我有一个愿望……”

他眯起眼睛,仰面笑着说:“我今年99岁,刚给我们党过了百岁生日。我想再努把力,多活几年,活到2027年,给我们的军队过100岁生日。这就是我的愿望!”

两行热泪从老首长的眼角滑落,在场的所有人也都湿了眼眶。

这是一名老党员朴素真挚、饱含真情的愿望。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唐老的一生,爱党、信党、跟党走,以至诚初心矢志报国,任时光流逝,心中的信仰之火燃烧不熄。

答案

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个选择。对于陆载德老首长来说,他的人生选择题,永远只有一个答案。

采访那天,北京刚下了场雨,空气中夹杂着一丝寒意。陆老在妻子的搀扶下,坚持站在门口迎接我们。

“我有什么可采访的,只是做了一点小事。”他热情地与我们一一握手,诚恳说道。

陆老口中的“小事”,一点也不小。8岁那年,他因病左腿高位截肢,后来凭着惊人毅力发奋读书,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21岁参军入伍,他毅然前往科尔沁草原,参与建设我军第一个兵器试验靶场;25岁,他服从上级命令就地转业,成为靶场不穿军装的技术员;20多年后,他再次穿上军装,继续奋战在兵器试验攻坚克难一线。他曾首创我军第一个火炮动态测试项目,主持制定我军第一个高炮弹道计算程序,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作模范”“全国自强模范”等荣誉。

“老首长,您的身体状况,正常学习生活已是不易,为什么选择参军入伍,后来又去了科尔沁草原那样艰苦的地方?”我们充满疑问。

“1949年5月,上海解放。那时我高三快毕业了,对未来还是一片迷茫。我是一个残疾人,将来能做什么呢?班主任鼓励我,他说现在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社会,需要很多人才去建设新中国。你成绩好,大胆报。”

陆老打开一张泛黄的清华大学学生证,轻轻抚摸着说:“大学毕业,我在分配志愿书上写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那是我们那一代人共同的心声。”

“我被分配到军委军械部,就在北京阜外大街34号院。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没多久,上级决定在科尔沁草原建设我军第一个兵器试验靶场,要选人过去,问我行不行,我说行!党、国家和军队不把我当成残疾人,而是当作一个有用的人,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鼓励。”

“您去了大草原,一定遇到很多困难吧?”

“我的左腿残肢只有3寸长,定制了一个假肢用几根细皮带扣在腰上,原本经过锻炼,能够走得比较自如。可到了大草原,地面被草盖住了,看不到那些坑坑洼洼和小石子,所以经常摔跟头。人摔了没事,怀里的仪器可摔不得。我就在假腿膝关节处搞了个小装置,把它锁住不弯曲,就能保持平衡了。可这样一来,上厕所又麻烦了……”

“可是,您到靶场没几年,就被安排转业。明明有机会可以离开草原,回到上海、北京,为什么选择就地转业,在靶场当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那时,单位领导找我谈话。他们说,于私,都希望我回到上海的亲人身边,生活上能有个照应。可是,于公,靶场需要人才,组织希望我继续在那里工作。我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第二天,我坐车到镇上的照相馆拍了一张军装照留作纪念,也算是告别。”

“您做出这样的选择,家里人能理解吗?”

“一开始都不理解,几个兄弟姐妹轮流劝我回去。他们在信中说,一片绿叶总有枯萎的时候,你总不能拖着一条腿在草原上生活一辈子吧?我在回信中写道,我人生的选择题,永远只有一个答案,那就是一切服从党和国家的需要。即使有一天我成为一片落叶,也要化作泥土滋养这片土地……”

这个答案,交出了一名共产党员无悔的答卷。在我们的采访中,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说不尽也写不完。有的老首长年近百岁,仍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当年的入党誓词;有的老首长常年卧床,1个月只下一次楼,就是去过组织生活;有的老首长不记得自己的年龄,不记得家住哪儿,却没有忘记交党费的日子;有的老首长一天读书学习四五个小时,用曾经被日军子弹打穿的右手一遍遍抄写党章……

誓言永恒,忠诚无悔。那些经历过战火硝烟的老首长们在慢慢衰老,背影渐行渐远,但他们的英雄故事不会被遗忘,他们的无悔选择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他们的心愿激励着后来人接续奋进。行文至此,更觉得自己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肩上的责任,重如千钧。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中国军号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感悟)(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感悟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m9bsn.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