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ppt初做感悟)(职场ppt讲课范文)

(职场ppt初做感悟)(职场ppt讲课范文)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

第一章 行业解析

第一章 行业解析

外企15年,我与埃森哲不得不说的故事

主讲嘉宾:张超

现任埃森哲大中华区副总裁、合伙人埃森哲公司内部最快升迁纪录保持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2000级校友

讲座实录

主持人:欢迎大家参加今天下午的就业沙龙。不知道今天在座的同学们是不是因为比较关注张超师兄在外企的工作经验,所以结合自己想要进入外企的就业理想,来参加的这次沙龙。其实张超师兄不仅有非常丰富的外企工作经验,同时还了解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因为埃森哲作为一家咨询企业,为很多企业提供运作模式的方案等,所以张超师兄在职业发展方面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跨越了不同的企业和行业,包括这些企业和行业的管理经验。今天下午的沙龙可以说能满足同学们各个方面的需求。下面的时间就留给张超师兄,请他简要地介绍一下他从参加工作至今的职业发展过程。

张 超:首先非常感谢能有这个机会和周老师坐在一起,与同学们分享。因为是“就业沙龙”,同学们关心的也都是就业、职场、个人发展方面的内容,所以我的个人介绍也主要侧重于这个方面。我1996年进入人大,2000年毕业,就读于国际经济系国际经济专业。其实几年前的情况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可以从各种渠道了解各种信息。但在我读书的那个时候,对于一份工作,可能在进入之前都是并不了解的。当时,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同学,就业主要就是以下三个方向:(1)进入银行(主要是几大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等);(2)进入期货公司,当时中国尚未加入WTO,国际贸易方面的公司比较热门;(3)进入企业做会计、审计或进入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那时候大家对咨询行业的了解少之又少,也很少有人谈论。我选择这个职业其实也是由于机缘巧合,我在大四时通过特别的机会进入埃森哲,成为了一名实习生。坦言之,一开始我的初衷其实不是为了增加经历,而是为了赚点钱。(大家笑)

主持人:您做实习的时候一天大概能赚多少钱?

张 超:一个小时20块钱。当时对我来说赚钱可能是最初的目的,总之就是这样机缘巧合,我进入了埃森哲。但是加入埃森哲之后,这里的氛围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首先,就工作环境来说,这里是个“多国部队”,做项目时会有一些外国的同事,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其次,就工作内容来说,做项目与做一些日常的工作,两者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做项目就像打仗,内部之间会有很多的沟通和讨论。此外,在这里工作,每天都会有很大的知识量在轰炸,我需要不断地学习,会面临很多挑战。总之,基于种种原因,再加上性格的关系,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开始想如果有机会的话,就留在这里。其实,当时我已经拿到了其他的一些offer,但我决定就留在埃森哲。现在埃森哲有一万多人,但那时候,埃森哲在中国只有50人。那一年其实公司不招人,但我因为实习的表现,算是以特殊的情况加入了这家公司,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进入之初,我主要从事比较偏能源和电力的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在过去的10年、15年间,对于国民经济是重要支柱,发展非常迅速。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我也学习了许多东西。之外我做的比较多的就是管理咨询、信息化资讯、设计等方面的工作。近几年,因为互联网行业比较热门,我的工作比较偏重的是互联网、数字化、大数据、物联网等这些领域。当然,我主要研究的不是技术,而是研究这些技术可以怎样应用到相应的行业当中去,与行业相结合。现在算是到了合伙人的级别。

主持人:张超师兄很简单地勾画出了他职业发展的轨迹。这里有一些问题我想同学们也会比较关注。您去实习的时候是大几?大三吗?

张 超:对,其实在这份实习之前做过一份实习,大三的时候我在爱立信财务部实习过大概六个月时间。最后爱立信也给了我offer,但我没有留在爱立信,因为我觉得可能每天做同样的事情,比较无聊。这个选择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关。

主持人:进入埃森哲后,你开始跟项目,做一些相关的事情。那么去外企咨询公司实习的话,实习生主要做什么?

张 超:一般来讲,一个项目的架构是这样的:一定会有项目经理,也会有相关行业的专家。当时的项目主要负责的就是架构设计、业务流程以及信息化如何落地这些内容。而我作为实习生,没有太多专业能力,没有进入具体的组。但我会做行业的一些报告、研究,会有一些课题,有行业上的,也有专业上的。因为有不同的板块,可能会分财务、人力资源、供应链管理、生产、制造等不同专业。针对这些课题,可能会去调查。埃森哲有一个优点就是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库,那几年并不像现在,通过搜索引擎就可以搜到很多内容,当时可能需要查找很多资料,最后给予leader他想要的信息,做这些工作比较多。此外就是翻译、文字整理、会议纪要等工作。其实都是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因为毕竟才刚刚开始。

主持人:在你正式入职之后,工作内容和实习时候相比有变化吗?

张 超:是有变化的,因为正式进入之后会有清晰的职业发展定向。因为我的专业与财务比较相关,所以接触这方面比较多。这个时候的工作相对于之前来讲,可能直接与最终的交付品更加相关。当然,也都是属于比较底层的工作。

主持人:在职场上,经常会存在我们所说的“多变性职业生涯”这样的情况,有人做过统计,人的一生可能会有五到八次的职业变化。但是你在一家公司做了15年,是什么样的动机和动力支持你走了这么久?在这15年中,你可能也会面临很多其他机会,在面对这样的诱惑时你是如何作出最终选择的?

张 超: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坦率地讲,我自己也没想到,会在这里坚持15年这么久。可以说,我是带着热情来的,因为咨询行业可以使我不断接触新的东西,这与日常性的工作不太一样。前面几年我没有想太多,就觉得应该慢慢积累、不断学习,这是一个快速成长的过程。后来逐渐进入到经理级的时候,涉及管理层面的一些事情,那时我确实遇到了很多机会。我为什么能一直走到现在,走了15年,我自己的体会主要有两点。

第一,虽然在同一家公司,但随着工作经历的增加,做的事情会有很大变化,做项目和做项目也都不同。可以说在这里我经历了三个大阶段:(1)专业人士,professional,就是为某一个行业、专业提供咨询建议。在这个顾问阶段,一个人的含金量就在于对这个专业的理解。(2)项目经理,进入这个阶段,管理一个项目与负责这个项目里的一项工作是不同的,需要面对的东西、思考问题的角度都和从前有所不同。我曾经带领过的最大的项目队伍,加起来一共三四百人,做了大概一年半将近两年的时间。我需要负责做工作计划,并与客户协商。首先就是要与人打交道,比如项目组里的同事、需要面对的客户等等;其次还需要与物打交道,比如我需要考虑递交的报告采取什么结构,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应用什么模型,这样考虑周全之后才能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保证客户的期望值。(3)2010年升合伙人之后,成立了两个事业部,一个是关于核电和新能源,另一个是关于大型资本项目。基本上我做了这两件事情,这与做项目经理也很不一样。项目经理有明确的目标,但这个没有。也许一个长远的目标只是一个数字,但对我来说,具体怎样去实现那个目标,可以说是重新开始。例如我要去考虑与市场沟通的策略,这有点类似于内部创业。另外,我需要考虑如何建立自己的队伍,也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包括竞争对手,会去思考能否构建价值链、成为合作伙伴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从头思考,也没有太多人给予自己相应的指导,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第二,15年,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不断地有相应的挑战和压力使我往前走;公司的文化氛围,包括公司合作的一些人也提供给我这样的平台,使我也愿意去做这样的事。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是到转型期,会有很多困难和困惑,这时候就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要求。因为人都有惯性,喜欢待在让自己comfortable的领域里。但新的那一步必须要迈出去。面对困难的时候,你是选择坚持还是逃避?其实,放弃是最容易的,但坚持很难,坚持意味着孤独,会带来痛苦。但克服这种痛苦,你会获得成长,你能得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也想告诉在座的同学们,在大家的学习、工作乃至人生当中,都会面临许多转折点和选择,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眼前的一个坎儿,迈过去之后就不会再觉得这件事很困难了。

主持人:说得很好。我们人生中会遇到很多无法逃避的关卡,只能跨过去而不能选择绕行。如果你不跨过去,就会停留在一个“瓶颈”。转折时期面临的挑战非常大。从管理角度来讲,专业人士受到重用,需要去带领一个团队,这时候就有了一个错位,因为专业技能和管理团队是不一样的,工作对象不同,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也都有很大变化,这时候就面临着如何很快适应的问题。作为一个管理者,需要考虑团队。再到后来,级别更高一些,成为了一名企业家,这时候需要考虑更多诸如目标、远景和文化建设等问题,困难更大。张超师兄坐在这里能够轻松地谈论这些,但这轻松的背后都隐含着许多的辛苦,一定是用付出的汗水和泪水换来的。一方面需要有决心,另一方面之前也要有所预料。各位同学在就业前,也应该了解这一方面,有转型的意识,做好转型的准备工作。很多人可能没有机会听别人分享这样的经验,但同学们现在有了这样的警觉,至少到了一个关卡的时候知道自己需要迈过去,这个真的很重要。还有一个问题想要了解,你现在做到合伙人这个级别,还会不会有离开的可能?合伙人会有股份吗?

张 超:我分两块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合伙人在我们公司内部被叫作landing point,因为咨询行业的人员淘汰率或者说流失率是很高的,比一般的行业高出三倍甚至更多,到合伙人级别,理论上来讲,如果自己不离开,公司是不会提出让你离开的,可以说是终身制的,算是给自己的保险。但是坦率地讲,合伙人中还是有很多离开的,离开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做到这个级别之后,发现与之前的想法有些偏差。很多合伙人都是主动提出离开的,并不是因为他们做得不好。第二,股份是有的,埃森哲2001年在纽约证交所上市,上市之前会给合伙人一些内部的股权,算是未上市的股东。现在上市之后,会给合伙人一些股票,当然还有一些期权,未来可以去realize,这也算是一种激励。

主持人:作为合伙人,张超师兄还担任大中华区副总裁这样的行政职务。每个合伙人都会有这样的行政职务吗?还是说合伙人只代表在财务上有所参与,具体的行政管理上有另外的人?这也是同学们未来进入咨询公司之后关于发展通道和线路的一个问题。

张 超:合伙人是一种“岗级”,代表的是一个级别的含义,但是你还会有很多其他的角色,这个角色会跟具体的工作相关。在埃森哲有两个职业通道:一个是向管理层走;另外我们也有专家型的职业通道,专家型的通道最高到不了合伙人级别。但这两个通道也不必拿来比较,很多稀缺的或顶级的专家,他们的薪酬并不比合伙人低,甚至会比合伙人高。因为有一些人不喜欢做管理,只喜欢在自己的领域做顶尖的研究,我们也提供这样的通道。

主持人:也就是说,所有的合伙人都是属于管理这个通道的。

张 超:对,在埃森哲是这样,不过,不同公司会有所差异。

主持人:现在,公司职业发展的两条线已经向大家介绍了,张超师兄也介绍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情况。现在我们把机会留给同学们,同学们有什么比较关心的问题,可以向张超师兄提问。

学生提问:怎样平衡咨询带来的压力?我曾经在咨询行业实习过一段时间,持续失眠了很长时间。我当时参与了一个项目,具体负责项目PPT的撰写,当时经常加班到12点甚至之后。这样使我即使不在工作时间,也会想这件工作的事,而且在时间安排上也有很多的压力。

张 超:其实这会是经常遇到的事情。咨询行业的特性是它确实会面临很多压力,因为客户付了这么多钱是需要得到相应价值的回报的,这与在企业里做具体工作不同,这不是日常性的岗位,而是具有变动性质的。有时候这个项目与下一个项目会大相径庭。那么,在我们面临压力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有以下几点建议:(1)人本身的工作、生活应该是一张一弛的,就是一个波动的过程,我们在心理上首先要预见到,设定好一定的期望值。(2)要有自我调节的方式,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比如,我曾经的一个项目总监接触过一个非常挑剔的客户,每天都面临很大的压力,他减压的方式就是打乒乓球。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3)遇到压力,退一步看待这件事情,强迫自己停下来,做一件事情之前让自己安静几分钟,告诉自己这就是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看看书,诸如传记、历史等。总之,不要纠缠在一件事上,因为真的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

主持人:您做分析员的时候被别人分配任务,现在成为了合伙人要给别人分配任务,这两个哪个压力更大?(大家笑)

张 超:我当时做分析员的时候,整个项目只有我一个人处在最底层,也就是项目里的所有人都可以对我发号施令。那时候经常加班加点,主要是精神上、身体上的累,但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为了catchup某个行业,我要花一些时间去做研究。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加班到12点都是理想的,到凌晨两点算是正常的,临近交任务的时候可以连续72个小时没有睡眠,这确实很累,是身体上的累。

现在这种累的方式不同,责任非常大,当你在做顾问或项目经理的时候,所有的事情都有迹可循,都是有规则、有计划的,但是进行管理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事情是完全没有计划的,没有计划就没有规则,所有报到这里的问题,都是规则里找不到的。这个我们叫作从管理复杂度到管理不确定性。迷茫就在这里,“烧脑”也就是在这里“烧”的。现在做到合伙人我每天不需要去办公室,但是很多时候会需要见客户,可能电话会议每天会连续有很多。虽然没有了需要固定在某一个地方这一类的压力,但这是另外一种压力,需要管理的事具有不可预见性。

学生提问:咨询行业会涉及很多不同、全新的领域,怎样去快速地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然后为客户交出专业的答卷?

张 超:其实这是有一定模式可循的。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公司会给一些指导,让你在汪洋大海中能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用比较短的时间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从事咨询行业以来最大的体会就是,一个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是一定要比客户快半步,做更好的准备,预见到客户要问的问题,这是技巧。面对客户之前,一定要自己在大脑里模拟情景,做到胸有成竹。

学生提问:从人力资源咨询转变到管理咨询,就业上的渠道是否比较畅通?在能力上或者个人的期许上会不会有一些劣势?

张 超:我们招聘的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学生,通过校园招聘。我们对于学生的期望值主要不是看过往的经验、经历,而主要关注态度、工作方式等个人本身的软性技能,我们不看专业,任何专业的学生都收。另一类就是针对有工作经验的人的招聘,我们叫作express hire,这针对的都是短期内的需要。就这位同学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已经工作两三年之后,公司招聘这些有经验的人士,主要目的是短时间内解决眼前问题,应聘者如果无法帮公司解决问题,除非有特别的技能对公司长期有利,否则,进入公司的可能性不大。我也做过很多面试工作,遇到了很多特别会把自己市场化、特别会包装自己的人。

主持人:可以识别出来吗?(大家笑)

张 超:是有一定的方法可以识别的。当然,这是有一定比例的,面试一个小时,要把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看透也是不容易的,但是从面试的角度来说,是有专业的工具或者说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总之这位同学,你从人力资源咨询转到管理咨询,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你做这份工作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哪里?是要和客户打交道,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还是满足了自己的一些其他需求?

张 超:做这份工作,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你需要有一种情怀。什么叫情怀?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的话,那么他可能走不了太远,也做不了太好。我一直觉得,你能看多远,就有希望能走多远。至于成就感,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但是现在,我希望能看得更远一些,我希望能够借助我的能力,对我所服务的行业、领域作出一些改变。

主持人:让我们为这种情怀来点掌声。(大家鼓掌)现在提起情怀来,很多人会觉得虚假、可笑。大家都在比谁更俗气,都在“接地气”。其实,作为人大学子,我们真的应该有一些情怀,这就是个人使命,努力让这个行业、领域有所改变。我之前听说过一个“黄金圈”的理论,黄金圈指的就是有三个重要的问题:Why(为什么做),How(怎么做),What(做什么)。现在大家被问到“Why”的话很可能觉得就业就是因为赚钱多或者如何,但其实做一件事情,最根本的理由应该是你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先清楚了“Why”之后再去考虑做什么、怎么做,要多从里往外想,问自己“我为什么存在”,这样的人生才是能成大事的人生。我们人大应该多一些有情怀、有追求、有使命感的毕业生,这样才无愧于“人文科学的重镇”这样的称谓。

学生提问:大概去年的时候政府放出一些消息,对于有政府背景的企业和部门,要尽量少用外资咨询公司的顾问。作为一个外资咨询公司的领导,您怎么看待这件事?尤其是涉及一些国家重要战略资源的行业,您在与有着政府背景的客户打交道时会遇到什么困难?都是怎样处理的?

张 超:这个问题很好,其实我们内部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一些研讨。对于这个问题,我是从几个角度去看的:因为国家是从安全层面考虑,所以一些设备、信息等尽量要“去外资化”。不过,我的客户大概有80%都是国有企业、央企。我们要考虑,这些企业为什么会请咨询公司:(1)企业有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希望有外力帮忙解决,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能力解决,只是他们在一些企业文化和特定的氛围下没办法做一些事、说一些话,所以需要外力帮忙。(2)咨询公司有比较多的经验积累,可以把其他公司的一些经验为我所用,或者说“洋为中用”。

所以,咨询这个行业从客户的角度来讲是需要的,而且会越来越需要。在这种需求下,这个市场中现在有外资企业,也有本土企业,很多竞争是这两者之间的,也就是说,这个蛋糕在这儿,主要看蛋糕怎么切。对于这个问题,需要明白几点:第一,客户是尊重价值的,需要达到效果的。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主要在于你是否能为客户提供价值,这是最根本的。第二,你所提供的东西是否不可替代,这就是差异化竞争的问题。咨询也分为很多类,企业对于不同层次的服务都会需要,我们需要考虑我们的差异、优势在哪一个地方。第三,对于积累,近几年国内的一些咨询公司成长速度很快,本土公司可以学习,但需要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者在未来一定会趋同。除了经验、价值之外,主要的就是人的问题,国内的一些咨询公司也会招一些外资咨询公司的管理人员,人员力量也在增强。人员决定了成本。但是随着人员的相互流动,这些最终也会趋同。而且,国内咨询公司最后也会国际化。所以,说到底,这两者最终会是完全平等的一个竞争,我们对此也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这部分业务越来越大,最终比较的还是差异化竞争。这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主持人:咨询行业人才流动性比较大,怎样去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如果是取决于人的话,那么怎样才能留住这些人?

张 超:其实咨询行业需要拼的首先是口碑,其次是经验的积累,最后就是人。在口碑和经验积累的角度,对于客户来讲,咨询的整个过程是有风险的,这是行业的特性。从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讲,咨询的特点相当于一个“黑匣子”,从提出问题到找出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客户是不了解具体情况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模型、知识等变得更加民主化,随着人员的流动,这个方面体现得也越来越明显。但是咨询公司只有模型是不够的,因为针对不同的公司,方案不能完全复制,许多细小的内容会起到决定性作用,这个是靠经验的。现在这个“黑匣子”在慢慢被打开。对于人员,我们内部也在研讨,可以说是有“软”有“硬”,“硬”的方面,我们会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或者说做一些培训等。“软”的方面,我们要考虑企业文化的构建,比如内部传承、客户价值、尊重个人等。我们也会评估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对于职业选择的关注点,根据这些关注点来调整职业的内容。

学生提问:在多数人看来,管理咨询公司压力都很大,但您的经历似乎是比较顺利的,(大家笑)您的记忆中有没有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危机或风险?

张 超:其实顺不顺也是相对的。在埃森哲,从咨询师到合伙人,晋升的概率有80%。但是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离开,所以主要看是否能够坚持。坚持是极其困难的,其实我觉得我的过程是很不顺利。(大家笑)中间真的有很多挑战和困难。

主持人:对于今后的职业发展策略,是一直在一个地方干,还是跳槽不断尝试?有时候跳槽的吸引力未必是薪资,可能也有别的方面。这两种策略,哪种发展得更好?

张 超:其实这个需要看人。从我周边的人来看,很难说哪个发展得好或不好。有些人通过几次职业变化之后现在也做得很好,这主要还是取决于自己,还有抉择的时间点的因素。不过在招聘的时候,跳槽太频繁的我不会选择,因为我觉得做一件事情是需要持续性的。人有些时候换工作可能是因为遇到了过不去的困难,但换到新的地方也会有新的不确定性。随着自己的成长,可能接触不同的东西之后,会认识到哪一件事情才最能让自己有激情,这可能会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其实最初我也有自己的设想,我当时想的是30岁之前我可以随便跳槽,30岁之后我再踏踏实实做。但到了30岁的时候,这个目标又顺延到了40岁。现在这里仍然不断有新东西在吸引我。此外,选择的时候也要看不同时间点的变化。

学生提问: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您是否觉得IT咨询的发展前景会比较好?第二个问题,您最喜欢埃森哲这家公司哪里?最不喜欢哪里?第三个问题,您有没有什么教训比较深刻或者比较后悔的事情?

张 超:人还是要顺势而为,我们要看大势,这个趋势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发生变化,因为技术的创新会带来很多新的商业模式,这方面的前景和机会可能比我们能想象到的还要大。即使是做管理,你管理的东西也要与时俱进,不要太守旧、太按传统方式思考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我自己的体会而言,我最喜欢埃森哲的地方可能就是这里的一批人,我个人觉得,一个人成长为什么样子,60%取决于个人能力,30%取决于你生活的小环境(你日常工作接触的人,你的小圈子),剩下的10%就是看运气。在埃森哲,我喜欢这里一起工作的氛围、感觉和方式,这是让我能坚持下来很重要的原因。当然,埃森哲肯定也有很多弊病,因为现在企业做大了,可能会有一些大企业的通病,比如内部的机制等,这可能是我不太喜欢的方面,不过大企业都会有这些问题。一旦大企业规模化运营之后肯定会有一定的规则,也许效率会降低,这个问题在一定规模之上的企业都存在。

第三个问题,对我有比较大冲击的一件事情可能就是对人的信任,某一个人由于自己的一些事情,造成这个项目有很大的财务上、预算上的问题,给客户造成了比较坏的影响。对我来说,怎么去信任一个人,如何去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事情可能是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学生提问:您为什么选择咨询行业,进入埃森哲?

张 超:我偶然得到了进入埃森哲实习的机会,然后这里的工作方式给我带来了很多全新的东西,我希望能有不断的变化,所以留在了这里。

主持人: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工作中的文化差异明显吗?

张 超:文化差异还是有的。外资企业的一个特点,就是收权和放权的问题,因为它们在中国的都是分支机构,不是最终的战略决策机构。很多时候做一些比较大的决策的话,需要和全球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如果他们不了解中国的背景,就会比较困难。我们现在比较好的做法就是直接请他们过来,让客户给他们看。所以说文化差异肯定是有的,因为大家背景不同。

主持人:我们要找到良好的沟通方式,这种差异能够优势互补,还是这个差异会阻碍自己的决策,这个考验的就是我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学生提问:我们毕业之后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从一家体系完备、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公司开始比较好,还是从一家刚刚起步、还在创业阶段的小公司开始比较好?想听听您作为前辈的经验。

张 超:我的回答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这与我自己的性格有关。从我的角度来讲,我比较倾向于进入一家体系比较完备的公司。现在许多大学生创业,但是看结果的话,成功率非常低,因为缺乏经验的积累。从学生进入社会,是会有很大转变的,如果在一家体系完备的公司工作,在职业生涯的早期能有一定的积累,这样益处比较大,之后再创业,效率可能也会更高。

学生提问:15年前您做了个选择。那么现在您自己和您的同学做比较,有什么不同?如果再给您一个机会,把15年前的选择再次置于您面前,您还会这样选择吗?

张 超:我还是会这样选择的。我的性格不太喜欢每天做同样的事情,每个人有不同的因素,我比较看重的是我对工作性质的体验,这个工作性质我是否喜欢。我的同学也有在他们各自的行业里做得很好的,但是好或不好并不能以薪水或者职位的高低来评判。

主持人:大家都在问,15年了,如果回到当初张超会怎样做,他的选择是无怨无悔。能够做到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做之前我们要思考自己想要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探索,不断地去进行匹配,去适应。此外,能够引领着他一直往前走的动力,是因为他有一种使命感。使命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可以寻找和建立的。我们需要去寻找,我们可以有一定的阶段,不要求大家超越实际地追求情怀,但大家心里一定要有一种使命感,遇到合适的时机就去完成它。

张 超:有一句话是lead your life or live your life。我们大家都应该去lead your life,这个引领自己的东西就是使命。这个东西是谁给自己的并不重要,但是一定要有。

带你走进信托行业

嘉宾简介:

张辰熙 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现在职攻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ACCA会员。现任华能信托信托经理,曾就职于毕马威咨询公司、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有丰富的信托业从业经验。

刘一然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本科、硕士,现担任华能信托招聘主管。

实录节选

张辰熙:信托行业相关

首先介绍信托业的发展历程:1979年中国建立第一家信托公司,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信托公司扮演着市场化改革排头兵的角色,但由于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初期,信托行业存在高息揽存等不合理的混乱现象。2000年前后信托业整顿,很多信托公司关闭。直到“一法两规”颁布,信托业发展重新走上正规。目前在大资管时代,信托始终保持着在金融行业中管理资产规模、人均利润和人均薪酬排名第二的状态。整体而言,信托行业发展在回升,随着政府政策和市场发展不断探索和转型,出现了好公司越好、差公司越差的明显分化现象。信托行业的风险处在可控状态,有各种缓释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政策越来越严,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和合理。

信托基础知识:“一法两规”:“一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两规”是《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一法两规”有效保障了信托相关人的合法权益。信托的概念是一种资产管理制度,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把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

信托的日常工作:信托的应用范围,可以和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信托业是唯一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的金融机构。所有金融行业能做的事情,除了债券的发行和承销外,信托业都可以做,涉及非常多的领域,如结构融资、财务顾问、资产证券化、项目贷款、流动性贷款、股票交易、债券交易、股权投资等。信托时时走在利益市场化的前沿,感受市场上钱多还是项目多。信托的具体日常工作有:行业研究和模式探讨,同业沟通,在项目端从前期、中期到后期的很多事情等。

华能信托公司:2008年11月,华能资本服务有限公司对原贵州省黔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重组。2009年1月正式更名为华能贵诚信托有限公司,2009年2月开展信托经营业务。2014年在行业中排名第八。这时公司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规模,更注重创新。华能信托的优势:其背景是央企华能集团,实力雄厚;兄弟单位协同效应;领导层引领方向,高效开会,亲力亲为;全体员工齐心合力;专业机构保驾护航等。

刘一然:求职的艺术

一、简历制作和投递

简历制作:HR筛选简历看重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背景(学校、学历、奖励),实习经历(实习公司的好坏、与求职岗位的相关性),课外活动(证明自己的综合素质),相关技能(爱好、特长)。毕业院校要醒目;端正而不失真的证件照;基本内容简明清晰醒目;不推荐格子控的简历。简历内容一定要真实,千万不要刻意美化,一旦被HR发现是假的,就会被列入黑名单,诚信是非常重要的。

简历投递:第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尽量不要海投,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想要投递的行业和单位,充分了解自己要去的单位,包括行业的发展状况,行业内部公司排名,公司发展状况和文化氛围等,可以从网上进行查询和了解。不要让HR觉得你在广撒网,而要让他觉得你在用心找工作。第二,关于邮件投递。邮件标题一定要清晰醒目,包括应聘地点、姓名、学校、学历;可根据公司文化标出自身特长,或可让HR眼前一亮。邮件正文要有内容,包括简要介绍自己背景、专业知识、社团活动、实习经历、资格考试、性格特征、加入本公司的原因及想法,进行真诚的自我推荐,表达要礼貌。第三,简历要不断调整,不能一封走天下。针对不同行业要有不同的简历版本,如投递国企、事业单位需要突出党员、学生干部的经历,投递研究所要突出研究业绩、发表的文章,投递外企要突出实习经历、个人能力、英语水平等。针对不同岗位要有不同的简历版本,如有些岗位突出组织协调、人际沟通能力。第四,简历投递一到两周后仍无回复,可以尝试再多投递几次。第五,很多单位有内部推荐,可以求助于同学、师兄师姐和师长等,这种机会是非常可靠和有效的,成功率更高。

二、笔试

企业招聘时间表大概是:9月份是外企、民企;10月份是各种各样的企业;11月份是大多数的国企;第二年3月到5月也会有好企业的补招。找工作要准备充分,掌握技巧,随机应变,心态平和。

关于笔试,有以下几个技巧:第一,熟记公式,笔试内容一般是行测、申论、专业知识、英语,把握规律性,运用公式等方法就可以节约时间,找出答案。第二,适当动手,有些题目可以就地取材,如折纸计算。第三,合理取舍,不要在难的题目上浪费过多时间,要学会取舍。第四,不按照常理出牌的题目,考查的是你的思路和想法,不一定有标准答案。

三、面试

面试考查的是求职者的求职意愿、综合素质和能力。第一,面试前期要做好充足准备。从官网、官方微信等多种途径了解面试企业的文化、业务类型、行业前景、组织架构、岗位要求等。想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去这家公司、这家公司为什么要选择你这两个问题是非常关键的。应届毕业生网站上也有很多各个企业的面试技巧和攻略。第二,准备完美的一分钟自我介绍(中英文),除了自我介绍内容,HR更关注你表现出来的举止、言行、外在形象等,这就形成了重要的初印象。第三,面试经典问题。引入式:自我介绍;动机式:为什么离开上家公司,为什么选择本家公司;行为式:具体的行为表现,可遵循STAR原则(情景、目标、行动、结果);应变式:两难或多难问题,考察随机应变能力;情景式:文件筐测验、无领导小组讨论;压迫式:测试心理素质、承受能力,如谈谈你的缺点、如果和上级意见不合怎么办等。第四,对于群面,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展现自信;对于单面,要放松心态,引导话题,放大自己的优势,突出重点。

学生提问:毕业后应该是选择大机构还是小机构呢?

刘辰熙:金融都是相通的,思路要宽。在大机构平台大、机会多,但资源并不一定能落实在自己身上;在小机构,灵活、精简、资源集中,但生存得可能没有大机构舒坦,比较辛苦。总之因人而异,要根据自己的定位来选择。

主持人:信托公司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什么?

刘一然:以华能信托公司为例,首先以信托经理助理进入公司;一到两年后成为信托经理;之后的转型是高级信托经理,承担业务指标,举手制进行选拔,如果没有完成指标会降回到信托经理,具有淘汰机制;再往上发展是团队负责人。对于后台,是行政助理、高级经理、部门总经理助理、部门副总经理、部门总经理的职位晋升序列,中层员工采用全员化、市场化聘用机制来选拔。

咨询行业的风起云涌

主讲嘉宾:赵民

正略集团董事长、正略咨询创始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中国理事会成员,曾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授予“2001年全球未来领袖”称号,被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授予第一届“美中杰出青年”称号。先后被聘为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等大学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的客座教授、讲座教授或客座研究员。

讲座实录

主持人:今天是就业沙龙第51期,51是很好的数字,谐音“我要”。我要了解咨询行业的风起云涌。今天讲座的嘉宾———正略集团董事长、正略咨询创始人赵民先生将通过介绍自己的经历以及个人职业发展,为大家解读咨询行业。

赵 民:谢谢各位同学,今天我的讲座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到现在的创业、工作经历;第二部分是介绍我们的公司;第三部分是介绍咨询这个行业。

我是江苏人,出生于1966年,1992年,27岁的我离开体制内的工作下海。在公司已经24年了,经历了中国三轮经济周期,所以我们公司是一家经历了各种挑战和问题的公司。

我在太湖边出生,成长到18岁,本科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计算机系就读。1988年8月1日,22岁的我一个人来到北京,到现在已经26年。我大学是学软件专业的,毕业后被分配到事业单位,在外经贸部负责信息处理,工作了5年,这期间我曾被公派到美国学习,后来和两个同事一起创业。

1992年我们创立的第一家公司叫新华信,是做企业信用服务业务的公司,1997年开始做市场调查业务和管理咨询业务,2002年以后开始集团化。我主管管理咨询业务,并开辟了一个新的品牌,就是正略咨询。正略使用了合伙人制度:员工从最底层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晋升,最终可以获得股权,成为股东。2004年公司开始做上下游投资,第一个投资的是图书出版业务,我们出版的管理学图书、营销实务类图书在整个市场上排名是第一的。

下面我介绍一下正略的三大类业务:一是管理咨询业务,咨询是一个符合环保理念,且贫富差距小的行业,口径宽,能接收所有专业的毕业生,出去以后也可以做任何公司的高管;二是图书出版业务;三是创业投资,设创业学院,我们投资的业务涵盖互联网、企业培训等,我们投资的特点是不仅给钱,还帮忙管理。

我们公司有三个特点:第一,我们是咨询行业的黄埔军校,同行尊重是最好的证明;第二,不搞连锁品牌扩张,我认为连锁品牌扩张是很影响行业口碑的,一些转型的公司,如IBM等就没有开连锁品牌;第三,我们喜欢与客户共同投资,这是咨询方案落实为行动的最好方式,绝大部分投资与客户合作,少部分与老员工合作。

总结一下我想说的三句话:一是创业要趁早,这个时候年轻力壮,无后顾之忧,有失败的资本。以我个人为例,我中学的时候是田径选手,获过许多次第一名,在中学时绑沙袋跑步训练,有了一个好的身体,这也是创业的基础。二是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不能由别人指定。当你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行业后不要被外界影响,成长过程中永远都有困难,能不能坚持下去取决于喜不喜欢。三是做的事要符合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我喜欢文学,爱读书,并且我写书有自己的特点,逻辑严谨,有计算机专业的风格。我在外经贸部时做的工作主要是写报告、代表外经贸部书面回答外国投资者的问题,现在看来这也是一种咨询。

主持人:我在想,别人的经验虽然不可复制,但像赵总这样一路走来,相信也是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我有一些问题,像您这样,大学毕业进国家机关是很好的工作,但您义无反顾下海了,那时候政策条件没现在这么好,风险又大,这从您刚才的话中可以得到一些解答,比如喜欢文学,所以选择咨询行业。但一开始的时候您是做企业信用管理,是什么契机让您选择这一方面呢?

赵 民:20世纪90年代时,国家对外投资贸易没有放开,也没有互联网,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当外国人来中国需要了解公司状况的时候,就需要第三方予以证实相关情况,欧美国家是有这种第三方公司存在的,但中国当时没有,所以需要这样的民营公司。我在外经贸部时就经常处理这种事情,对工作流程和需求比较了解,可以说是我的工作岗位给了我机会和远见。

主持人:可以看出您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有前瞻性。还有一个问题,创业需要合作伙伴,当时是三个人股份平分,股权结构股份安排是怎样考虑的?合作过程中股份平分的结构在决策时是否有一定问题?

赵 民:开始创业时我们借了两万块,购买了一些基础设备,半年没有发工资,条件很艰苦。当时我们三个人是好朋友,身份也平等,所以一开始股份是相同的,这种方式在创业初期有一定优势,有利于齐心协力发展公司,但确实不合理。我们当时约定重大决定必须三个人都同意才能通过,这虽然保证了公司的稳定,但也丧失了一些机会。所以后来十周年时公司做了相应调整,三个创始人分管三个业务,并分为三家公司,各自独当一面。股权分配与企业发展阶段和特定时代有关系,那时的分配方案拿到现在就不合适了。

主持人:咨询顾问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赵 民: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最好的咨询公司,所以对员工要求严格。首先,重素质不重专业,当然特长也很重要。由于咨询的特殊性,我们的员工要能吃苦耐劳,能耐得住寂寞。其次,强调学习能力,咨询行业工作内容跨度大,需要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合掌握学习方法的人。最后,强调团队精神,团队中每个人都各有特点,所以团队内部要有知识分享,互相帮助,团队成员需要齐心协力满足客户要求。决定你能否留下的不是老板,是客户。

主持人:您刚才说创业要做喜欢的事,您也说喜欢文学,为什么大学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

赵 民:我高考时,班主任告诉我,大学要读有未来的专业、有前途的专业,而且那时候家长也认为计算机有前途,所以就读了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到机关工作后,自己考虑后觉得做科研没有出路,后来才找到了自己擅长的方向。

主持人:我听了赵总的话,总结出了三点感想:一是赵总中学喜欢文学,选择计算机专业也发挥了文学的想象力。你未来选择的路可能在中学时就有了一定的目标,可能中途学了别的东西,最后又回到了初心,但大学时学习的计算机并不是没用的。大家要确定追求的事,最终一定会实现。二是咨询公司看重不怕吃苦的精神,工作辛苦,需要有心理准备。三是赵总说咨询行业适合家庭没什么背景,但有能力的人,努力的话三五年就可以做合伙人,现在大家流行一些消极思想,比如拼爹等,我却不这么看,我认为应该相信奋斗的力量,凭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问答环节

问:咨询是外行给内行提建议,为什么客户要请你们?毕竟咨询行业只管提建议,不管实施。咨询行业有什么挑战吗?

答:互联网给所有行业都带来挑战,但满足特定需求方向总是对的。我们不仅给客户提建议,也管实施。咨询行业的重点是外行迅速成为内行,许多文学家并不是原来就是内行,人生经历提供创作内容,许多创意都是外行想出来的,是跨行业的经验传授。外行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可以打破固有利益格局。

问:我是哲学博士,你们公司招聘博士吗?

答:我们非常欢迎博士,我们公司许多职位都针对博士生开放。我们有一个高端品牌活动———正略读书会,已经开展了五年多,非常欢迎文学方面有能力的年轻人。另外公司员工中,有意向读在职硕士、博士的,我是非常乐意帮助推荐的。

问:能谈谈做公司过程中的困难吗?喜欢什么样的员工?

答:做创业公司的领导比较辛苦,简单的事情下面的人都解决了,留下的就是最困难的事。我个人有个习惯,基本下午四五点以后不做重大决定,因为一整天高强度工作下来,身体和精神都比较累,这个时候就不适合做重大的决策。

第二个问题,喜欢有悟性,可以举一反三,能迅速学习和纠正,自我反省,不断提高的人;喜欢沟通好的人,与客户多沟通,了解客户在想什么,与领导多交流,让领导知道员工在想什么。

精通五门外语的律政男神教你笑傲职场———律政男转型互联网金融的职场经验

嘉宾简介:

蔡新苗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现任立道(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独立董事,北京大学电子商务EMBA专家指导师、浙江大学法律语言与翻译中心客座教授、北京仁合公益与法律研究中心理事、北京市亿嘉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硕士、博士期间均获得最高额奖学金,精通英语、日语、德语、法语、韩语五门外语。

杨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金融法研究所、竞争法研究所副所长兼秘书长。研究领域为证券法、金融法、竞争法、企业并购法等。

现场实录

首先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嘉宾蔡新苗的学历背景和职业状况,专家杨东教授的学术背景和专业领域,两位嘉宾也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

蔡新苗:首先向同学们问好。我于2003—2005年在人大法学院攻读硕士,2005—2008年攻读博士,2008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后,2011年毕业后进入职场。希望能与大家多多交流。

杨 东:大家好,我2005年在日本留学,归国后进入人大法学院担任教职,至今已有10年,学术方向为金融法、反垄断法,因此与企业、政府有较多的接触。我与蔡师兄是浙江同乡。希望今天与大家有更多的交流。

主持人:蔡师兄主攻金融类专业,能不能介绍一下金融学专业的前景。

蔡新苗:首先我想说在自己职业的发展上,不要把专业看得太死,不要局限于专业,否则就打不开格局。在我看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是门户网站崛起时代,涌现出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成为人们看新闻的新媒体。第二阶段,电子商务时代,阿里巴巴、京东、当当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出现。第三阶段,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互联网的主力军,在美国,移动互联网流量首次超过PC端。很多行业会从前两个阶段得到红利。在第三阶段,更多企业关注互联网影视、互联网金融。在当前的时间点,互联网金融自然整合并兴起。我也建议金融专业同学多多关注互联网金融行业。

主持人:师兄您当时学习刑法却选择了目前的行业,当时是怎样作出的选择,是本科就有这样的打算还是毕业时才进行思考、抉择?

蔡新苗:未来很远,我们无法控制,选择自己的方向要注意两点:第一是能不能接受自己的专业;第二是将来从事这个行业的薪资水平。我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是机缘巧合,毕业时恰巧有个朋友做电商,邀请我加入他的企业。这与我的专业无关,只是出于兴趣,我从一个法律人把自己一点点塑造成了半个IT人,后来北大互联网课题组的负责人邀我加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参加了北大《电子商务标准教材》的编写,又接触了一些互联网项目,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后来又经朋友介绍加入立道。

主持人:师兄一路走来成功的因素是机遇、积累,还有朋友。那么,杨老师您在职业选择方面对同学有哪些建议?

杨 东:同学们专业大多是法学和金融,我认为蔡博士等互联网创业者的产生是必然的,是大环境的驱使。互联网改变金融,就像改变了我们人体的血液和基因。大时代也有大机遇,特别对于金融、法学专业的同学来说,大家一定要“触网”,接触互联网人士,形成互联网思维,多与社会接触。

主持人:蔡师兄研习5门外语,两年时间修完德法韩日的基础课程,能谈谈为什么当时学了这么多门外语吗?

蔡新苗:人大硕博有免修免试英语的机制,我当时免试英语,又不想虚度青春。因此我从研一时决心学习日语,去外院旁听,但当时课程进度到了标准日语的下册,我就自学了上册跟上进度。在第二年的时候开始学习法语。博士期间决心学习德语。第二学期由于韩剧热,参加培训班开始学习韩语。学习语言就是因为喜欢,因为爱好,其实也不能赚什么钱,但我从中提升了学习能力。

主持人:那么下面我们进入问答环节吧。

学生提问:首先谢谢您与我们进行分享。我来自信息学院,刚刚看了立道公司的简介,您能介绍一下立道公司相比于其他从事互联网金融的公司有什么优势吗?还有,您认为还有哪个行业比较有就业潜力呢?

蔡新苗:第一个问题:目前P2P行业鱼龙混杂,立道做的是P2C。首先来说P2P,是个人对个人的,但个人的不确定因素更多。P2C借钱的是企业,我们在借钱之前会进行调查,可以对厂方进行锁定,有国家资质的信托企业和立道进行双层担保,安全系数得到提高。

第二个问题:人大同学应该与自己比而非与别人比,每天都要进行积累,一天比一天辛苦就会一年比一年轻松。不用太注重自己的专业,勇于迈出第一步,不要在求职时瞻前顾后,人不可能一辈子只待在一个企业,要敢于尝试,坚持自己的选择,不要后悔。人大平台很好,同学们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应该自信,同时也应注意健康与工作之间的平衡。

学生提问:我是2012级金融本科的学生,想问一下是什么让你们坚信互联网金融的前景。还想问一下蔡师兄,目前立道公司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或阻碍。

杨 东:银行必然要经历转型,互联网金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因此应该把握自己的机会,勇于创业,找到自己的定位,让自己生命的价值得到最大化。

蔡新苗: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趋势,必然会崛起。P2P企业逐渐多起来,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今年是互联网金融的众筹元年,用户慢慢被培养起来,这样的模式就成了大势所趋。立道相对来说稳定下来了,你也可以多关注一下。

学生提问:我是2014级法律硕士,我本科是学英语的,对语言比较感兴趣,我想问一下有没有法律英语这个专业。这方面有什么样的前景?

蔡新苗:做翻译很苦、很累,建议你看个人的选择,有时还是需要现实一些,应该考虑清楚这个专业未来会怎样。其实,进入互联网企业并非不好,所谓的传统企业在形势变化的情形下可能与大家想象中的不同。

走近北京电台,了解广播魅力

嘉宾简介:

李秀磊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

周燕玲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人事部主任

赵云泽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史论部副教授、副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嘉宾语录:

我们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我们需要有热情、有知识、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更重要的是,要有对广播的热爱。

实录节选

李总编:今天这个机会非常难得,我代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欢迎大家的到来。下面我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电台的基本情况,并在之后和周主任一同解答大家的问题。北京电台有职工超过一千人,其中在岗职工八百余人。目前运营九个频率,包括新闻、文艺、交通、体育等等。

在新媒体和其他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下,这些频率发展得并不均衡。人们的收听方式从原来的居家收听,更多地转移到车载、移动收听,交通广播一枝独秀,听众占30%,创收也是最多的。创收排在第二位的是音乐广播,虽然收听率没有那么高,但发展比较稳定,开播二十年来创收首次破亿元。音乐广播在校园里比较受欢迎,在这里要感谢同学们的支持与认可。我们的品牌栏目,如《一路畅通》《中国歌曲排行榜》等,得了全国多个奖项。此外,近几年我们有十几位主持人得了金话筒奖,这样的成绩在全国媒体中都算得上出类拔萃的。

北京电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到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作为弱势媒体的我们如果要想继续生存下去,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北京电台之所以发展得不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北京的地域优势。但地域特点是双刃剑,我们同时也受到了地域的限制,不能像新媒体那样做到“没有疆界”的推广。面对压力与挑战,我们从不敢懈怠。近几年,我们一直在尝试探索新媒体,加大了对于“北京广播网”的投入,并相继推出了“定制电台———菠萝台”以及“移动客户端———听听FM”等,以满足人们的收听需求。

接下来我简要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北京电台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相关情况。近几年来,北京电台每年的人才引进量在三十人左右,最少也有一二十人。我们选拔的条件还是很严格的,目前的招收对象主要集中在人大、传媒大学、北大和清华,这些高校的毕业生素质高、上手快、后劲足。特别欢迎大家加入北京电台的大家庭,我还是更喜欢人大的毕业生,因为人大的新闻更专业。

赵老师:非常感谢李总编,我们今天来北京电台的目的主要是参观学习。我个人也在做媒体融合的相关研究,在我看来,广播是独树一帜的,未来应以内容为王、创新为王,前景还是很好的。我觉得大家来北京电台工作还是很好的,这里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很好的起点。大家要抓住机会,有问题及时询问李总编和周主任。

学生提问:我想问的是,电台是否对毕业生的专业有所偏好呢?在人员素质方面又有怎样的要求呢?

周主任:首先要肯定的是,我们对学新闻的学生非常非常重视。但你要知道,我们这一行其实是杂家,如果只学习新闻,也不能把工作做好。特别是现在,播出内容越来越丰富,这就意味着我们在专业的拓展上有了一定的放开。我们希望拥有各个学科的专业人才,所以在选拔人员的过程中,并没有绝对的专业限制。

赵老师:在今天来的同学中就有国际关系学院的同学们。人大的学科培养本就是互相渗透的,我们强调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学生提问:据我了解,新闻广播去年只进了两个人,其他的板块也是这样的吗?学习新闻专业的我能否选择去其他的板块呢?另外,“欧美音乐”的定位是怎样的呢?

周主任:我们每年都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但是具体的招收人数需要依据各部门的需求数目而定。我们选拔人才时,学科指向性不强,我们更看重的是你在大学阶段所学到的方法。人大的学生这么有能力,相信你们一定能胜任各种工作,机会在向你们招手。

李总编:“欧美音乐”是我分管的。总局那边对于频率的控制很严,我们能拿到这个频率是很荣幸的。因而我们格外珍惜,反复考虑它的题材。最终考虑主打欧美音乐,因为北京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很清晰,人口素质在不断提高,能够接受欧美音乐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我们理应推出高端、服务性强、针对性强的“欧美音乐”频率,以填补市场的空白。我们一定要发挥地域优势、人才优势,并依托伙伴关系加大宣传。“欧美音乐”会和新媒体一起推,满足大家的需求。这次尝试的结果将关系到北京电台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生提问:您刚才说到新媒体的冲击导致了听众的流失,那么咱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个挑战呢?

李总编:我们从来没有间断过创新,北京电台发展到今天,在市场、获奖、创收这些方面,我们都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迎接挑战,我们需要更好地完善自我。栏目创新之外,我们在产业发展方面也有新的动作。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只是我们一刻都不能拖延。对于社会你们可能还是没有充分的认识,我想对大家说,你们的选择一定要出于你们的热爱。只有热爱,才能甘于寂寞,才能有所成就。

学生提问:我是国际关系学院的学生。我非常希望来北京电台工作,但我认为我的专业是劣势,主要体现在我对相关的工作了解程度不够。周主任能否为我提一些建议呢?

周主任:你希望来北京电台工作,我真的很高兴。只有一个建议,那就是从现在开始听广播吧。只有当你了解一个事物之后,你才可能真正地爱上它。广播是用声音去表达一切的,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希望明年我们招聘的时候,咱们能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彼此加深了解,才能更好地接纳对方。机会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均等的,大家都要努力!

名企降临,点亮职场

主讲嘉宾:

李佳瑶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北京代表处人力资源部

冯 华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招聘与雇主品牌高级经理

祁瑞峰 史宾沙公司科技、通讯与传媒业务组成员

王亚利 京东集团招聘渠道负责人

实录节选

冯 华:态度决定行为在任何公司都是一样的。很多人进入一个大的行业里面,不清楚他的未来在哪,他的视野或者工作方式会把他限制在那,所以我们要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基础上把自己的视野放宽。还有一点,有很多做产品的很牛,但是现在在发展的过程中,靠一个人是玩不转的,你很可能要和比你低一级的、和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去合作。有的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但是推动一个东西是他一个人根本完不成的,就需要和团队达成一致的目标来推进这件事情。最后一个是我比较有切身感受的,这两年我们招了很多高管,发现很有意思,有的人30多岁就已经在很高的位置上,他还在不断吸收、不断学习很多东西,感觉他在不断地学习。事实上你每做一件事情,新学一种东西,就能够换一种思路,包括你去教别人,也可以学到东西。

王亚利:刚刚有人提到过,为什么互联网公司就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其实京东真的是这样一种文化,非常快速,非常有激情,而且非常累,加班强度很大。所以,我们不管是在做校园宣讲还是在社招的时候,都会跟应聘者说,如果你们愿意付出努力,且坚持你们的梦想,那请加入京东。

祁瑞峰:回想我过去20年做业务的经历,基本上是早上8点到晚上12点,一年365天是常态。所以大家要想在事业上有所追求的话,你要找到自己的热点,你可以一直承诺往前走,因为,坦率地讲,五年你每天干到晚上十一二点,如果你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坚持如一日,背后一定要有一个很强的推动力。这个推动力不光是钱,甚至不光是事业,还要有一些其他的东西。

大学和刚毕业的时候是最可以犯错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这个时候我建议大家可以去想想自己的定位,首先看自己适合什么,如果找不到自己适合什么,那就去找自己不适合什么,这是一个排除法。然后找到以后,你去找到一个职位或者是一家公司,不一定是在一家公司,但是在一个部门或是在一个职位上至少做三年到五年,这样才算是在打基础。我们经常说你基础打好了以后,可以多样化发展。但是你一开始就跨了职位、跨了部门,在不同的职位之间,你如果跨得太大了,基础不牢固,将来可能永远在底层那个职位上转。所以奉劝大家,所有成功的人,不管他后面怎么跨,他前面,至少头五年是在一个部门把基础打得非常牢,要非常投入地去做事。所以呢,之前想好,然后在头一两年你可以去寻找,一旦寻找到合适的职位,你就在这里深入发展。另外一个,其实就是我说的这个驱动力,驱动力其实有很多,使你可以二十年如一日每天辛苦。我自己就是在学习,不断地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就是一个很享受的事情。

最后给大家一个测试,很多人都想创业,但是各个行业其实都很辛苦,你可以用这个来试一试自己的勇气和决策。这是我刚进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给的一个测试。你去做一件你非常不喜欢的事情,做的过程很难受、很痛苦,但是你之前从来不做,你把它坚持很久。比如说,跑马拉松,我原来两百米都跑不了的,我现在可以跑马拉松,这个是对自己精神和坚持的测试,也是一个考验。

学生提问:请问各位嘉宾能不能谈一谈对国企的了解,或者是对其职业发展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王亚利:今天我仔细倾听这些嘉宾的分享,我听到了一些关键词,第一个是归零的心态,第二是持续地学习,第三是永远坚持不懈地努力,其实这些词到国企里同样适用。大家可能会想,外企很累,但是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国企它也不会放过你。对于任何一个地方来讲,努力的人都会成为优秀的人。总结起来,国企因为它受到的制约比较多,个人建议,性格不是特别张扬、外向型的同学,可能会适应一些国企比较平稳的工作,以适合国企有比较长的平台期的职业发展过程。另一个要分享的是,职业的成长,对任何人都一样,要努力,给你的事情你要做好,如果到手的事情你都做不好,那下一次你就没机会了。

再讲一下国企的薪酬。国企的定薪会有非常规整的规则,就是“涨幅两低于”———薪酬的增幅要低于经营收入的增幅,还要低于利润的增幅。对于表现特别好的,也可以通过岗位的调整、嘉奖等方式来突破这个界限。

职位调整的话,从员工到主管,一般是两到三年,主管再到部门的副总经理,表现很优秀的情况下,也是两年左右。再从部门的副总经理到部门的总经理,这个看运气,金字塔尖只有一个嘛。

冯 华:我给大家的建议是你首先不要想太多这些企业会怎样的事情,因为在目前,在市场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国企、民企,它们的发展其实要远远超过外企,而且它们对你的表现,对你个人成功的导向越来越强。一个饭碗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端着就打不破的,这一定是一个趋势。你要问自己你想要什么,能付出什么。你如果只想“钱多活少”,那对不起,这个世界上没有。

学生提问:我们知道未来我们面临的肯定不会一辈子都是同一个职位,可能会有转行或者转专业的情况,会不会我们进入政府、国企之后出来不受欢迎或难以适应这个社会?

祁瑞峰:不会。美国的市场,政、商、学是通的,中国没有通,但是未来逐渐会通起来。说“国企、公务员要三思”不是说它好不好,而是指性格方面你得有个考量。比如说要对自己有个定位,知道什么合适你。这个世界上的选择,只有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中国的公务员很辛苦,中国的公务员是无限责任,那个压力是你们不敢想的,背后的投入和收入的回报是不成正比的。有的人做公务员能坚持下来,你的诉求一定不仅仅是金钱或是某些成就,你肯定有些大诉求才可能坚持下来,否则你就会走到别的地方去。

学生提问:各位嘉宾好,我暑假的时候参加实习生招聘,然后遇到了一个困惑,这么多场面试下来我发现,HR问的问题都差不多,来面试的实习生的回答也都差不多,而实习公司的HR告诉我,选谁都是凭感觉的。想请问各位,你们招聘的时候是怎么看感觉的?

李佳瑶:我们招实习生就是要招一张白纸,他可以有更好的涂画,但是不能有乱画,当他乱画的时候,把他清洗了再重新画的成本太高了,还不如社招的人。所以建议在座的所有同学,如果你们要找自己的实习工作的话,一定要谨慎,我比较倾向于比较知名的外资企业,因为它们整个HR的体系和理念是几十年沉淀下来的。

冯 华:有时候,学生接受的信息太多了反而会变成一个模子出来的。我现在最痛苦的是,桌子前坐了一圈面试的实习生,每个人说话的方式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这个时候我的一个建议就是,回答问题的时候,带着自己的思考,带着自己的想法,不要总跟别人一模一样。如果完全和别人一模一样,你将来就没有办法脱颖而出。而且你跟着别人去做实习的时候要带一点批判的眼光,你要有一些判断,判断我师父教我的这东西是对的,还是不对的。

王亚利:我觉得其实有时候也会靠感觉,但是这个感觉是基于我对这个企业的了解,要判断企业文化、价值观和你是不是匹配的,所以我觉得这个“感觉”可以归结到这一方面。

走近金融街

嘉宾简介:

聂杰英 中国人民大学2006级校友,现任北京市西城区金融服务办主任、党组书记

嘉宾语录:

CFA、CPA、FRM、ACCA、保险精算师等都是很稀缺的人才,应尽最大努力考取相关资格证书。英语能力也需要提升,以适应各大机构“走出去”的战略。

实录节选

聂杰英演讲:

一、金融街发展的总体情况

关于金融街的设想,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西城区旧城改造的背景下,1992年6月,金融街建设与发展拉开了序幕。经过20余年发展历程,金融街已经成为集决策监管、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标准制定为一体的国家金融中心。金融街占地面积为2.59平方公里,总投资额超过1500亿元。

规模总量突出:机构资产规模73万亿元,约占北京资产规模的80%与全国的50%;日均资金流量超5000亿元,接近全国三分之一水平,而上海只有13%;金融从业人员约18.5万人,占北京的70%,其中半数以上为硕士学历,有“海归”背景的约为10%;占北京金融业增加值的一半,三级税收超三分之一,是北京最重要的经济支撑。

金融街机构引进体现了金融改革与发展,包括: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服务性、研究类的组织与机构,包括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中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互联网机构、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金融衍生品研究院;大型金融机构在综合化改革过程中的子公司,包括昆融投资、北银金融租赁;大型国企在市场化改革中成立的金融板块机构,包括各类财务公司、资本控股公司等,可以解决集团资金整体的运作问题。

金融创新中心职能:体现了最新的改革与创新的产品和成果、标准体系,包括跨境人民币结算、贷款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等。互联网金融方面,重点支持传统金融产业与互联网金融创新业务发展,在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的引进方面,引进有实体经济作为保障的,保证未来发展相对平稳。

(一)总部优势

1.金融类总部:金融监管机构(一行三会)、四大商业银行(中工建农)、三大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资金运营规模较大的银河证券、第一个上市的宏源证券)、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再保险集团)、全国性的金融协会组织(除黄金交易协会在东城区)、新兴金融业态(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

2.其他行业大型企业总部:五大电力集团(大唐、华能、国电、华电、电力投资)、三大电信运营商。体现多元化业态。

(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取得突破

为达到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需要建设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1.交易市场:新三板、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

2.要素市场:北京产权交易所、北京石油、环境交易所、全国银行间交易市场。

3.与市场交易相关机构:中国国债登记系统、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系统。

(三)综合承载能力与城市功能显著提升

金融街是定向开发的第一个高端金融产业开发区,为达到产城融合、确保城市功能整体提升,需要有良好的城市管理与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其电力设施发展水平、通信技术、交通等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二、金融街机构总体人才招聘需求

毕业季的招聘流程为每年的9、10月份出第二年用人计划,紧接着进行首轮招聘,部分企业在第二年2、3月份会进行补招,但规模较小。同时,外资机构会在前一年9、10月份出暑期实习公告,选拔出第二年的暑期实习优秀人选。针对企业用人需求,分别从硬实力与软实力两方面提出建议。

1.硬实力方面,分别从学历、院校、专业、外语、证书等方面分别进行阐释。

学历要求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学历为导向,硕士优先;中小型金融机构中,操作性岗位本科即可,核心岗位需硕士起步;外资机构方面,本科、硕士上升空间无区别。

院校方面:国有金融机构编内员工要求一本院校,派遣制柜员要求二本;外资银行大部分有几所目标院校优先选择,如摩根大通要求本科清华、北大、人大、北外(商学院)、对外经贸(会计审计)。

专业方面:具有金融、会计、法务等相关专业背景的,相对录用比例较高;对管培生的选拔,则对专业无明确限制(如汇丰的银行家管培项目)。在专业方面,更强调通过专业学习与实践所形成的专业素养,例如即使是中文专业,能够将想法以文字方式上传下达也是很好的素质,当然,单纯语言专业的同学也要多涉猎一些其他的知识。

实习方面:各机构对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因为在实习中能够培养实习生更加关注相关领域动态的习惯。

2.软实力方面,着重强调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诚信精神、敬业精神、职业道德与人际沟通能力等。当然,这需要学生时代日积月累的沉淀,并非可以速成或伪装。所以,学生时代还是要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

综合以上建议,希望大学生们在还没有定型的学生时代,能够提早进行人生规划,不断提升自己。

我们选择了行业,还是行业选择了我们———怎样从校园走向保险行业

嘉宾简介:

杨 艳 中国人寿财险人力资源部高级主管

周文霞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职业开发与管理系主任

嘉宾语录:

对于职业选择,我们先要明确方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然后要为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做相应的准备,做好职业规划。就业是一种缘分,但是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充实自己,在机遇到来时抓住机遇,获得成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节目实录

首先,杨艳女士向同学们介绍了个人及所在公司情况,并就保险行业的发展趋势做了大致讲解。下面将杨女士的访谈内容择要摘录。

主持人:您当初是怎么选择进入保险行业的呢?

杨 艳:不是我们选择了行业,而是行业选择了我们。就业看缘分,但这个缘分不是白来的,前提是你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应聘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和仪态;对自我介绍有所研究,可以提前准备;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时候,对于自己的表现要成竹在胸。

周文霞:你当时应聘面试时候的情景还记得吗?能否给大家说一下并介绍一点经验?

杨 艳:首先自报家门,介绍自己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人大在社会上认可度很高,这是一点优势。其次,我会聚焦在我自己的优势上,比如说本科和硕士读书的费用以及还助学贷款的钱都是我自己打工兼职挣来的。另一方面,我的学分绩点很高,作为学生来说成绩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主持人:您说找工作靠缘分,那么我们怎么争取这种缘分呢?需要做哪些准备?

杨 艳:第一,要明确方向;第二,要做好准备;第三要果断下手。首先,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到底什么工作更适合你。其次,现在有很多获取求职信息的渠道,比如微信、各单位的网站等。在应聘之前一定要对目标单位的各种情况有所了解。最后,一旦认定目标就要全力以赴去争取。

主持人:您能就您所在的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介绍一下现在保险行业相关的情况吗?

杨 艳:保险行业目前在世界上属于朝阳行业。平常大家接触到的保险业务推销员都是不正规的保险代理商。但是作为中国人寿,我们所有的建制和员工都是合规的,包括内部流程。

学生提问:您在人寿财险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感受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杨 艳: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文化,所接受的锻炼也不同,同样是央企,内部建制有很大不同,所得到的锻炼也是不同的。

学生提问:您在大学毕业做未来规划时是怎么考虑的?

杨 艳:从事什么职业和你的家庭背景、性格、专业、兴趣都有关。我当时继续读书有两点考虑:一个是希望获得硕士学位作为更好的敲门砖;一个是我也很喜欢人大的学术氛围,希望在这里继续深造。

学生提问:您怎么看待上学期间实习的问题?

杨 艳:适当实习一下锻炼自己是应该的,但不应影响学习,如果为了实习而翘课就是不务正业。大学是人生最后一块堡垒,出了这个门,你就很难找到一个很长很安静的时间来充实自己。我们可以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适当安排实习。

学生提问:那么您在实习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工作呢?

杨 艳:我在实习的时候做的工作比较基础,与人力资源相关。比如对公司应聘者的背景调查、筛选简历等。

主持人: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应聘的流程吗?

杨 艳:一般我们公司笔试、面试会有好几轮。首先是简历筛选,主要是针对公司专门招聘网站上的有简历号的简历;之后是统一笔试,类似于行政能力测试,考查的是处理问题的能力;接着会有一个专业笔试,与专业相关;最后就是面试,我们第一轮叫综合面试,会考察综合分析、语言表达、形象气质、抗压等能力,之后还会有各部门的面试,或是总裁单独面试。

周文霞:在学校社团或其他学生活动方面你对大家有什么建议?

杨 艳:我很惭愧,因为在本科期间我几乎没怎么参加过社团活动。上了研究生我也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有欠缺,于是就毛遂自荐做了班长,组织了一些活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规划,有的人也许就是热衷于社团活动,以后想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那么你就放手大胆去做。另外,大家要培养自己和同辈人、同职级人相处的能力,这点在工作岗位上很重要。

学生提问:您觉得在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对日后工作的作用大吗?

杨 艳:所学的专业知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上,我就和没学过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有时我的见解会更深入一些,这都归功于专业素养。

探秘法律行业

嘉宾简介:

尚伟鹤 美国威尔逊·桑西尼·古奇·罗沙迪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一鹏 英国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律师

邹 钦 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律师

郑小敏 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嘉宾语录:

不管选择什么职业方向,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语言、文字、解决的问题都是相通的。个人能力方面的培养不是重点,法律共同体需要的个人素质的培养才是根本。

节目实录

主持人:在座的各位都是律师行业的翘楚,请问一下,你们为什么选择法律?如何才能学好法学呢?

邹 钦:小时候觉得律师特别酷,自己也很喜欢思辨的过程,再加上当时中国社会有一些变革,觉得法律可能会非常有用,最后就进入了法律的大门。

张一鹏:我觉得选择专业或者职业主要看两点,一是你擅长的,二是你喜欢的,只要你能学进去就都能够有所成就。

邹 钦:美国的法学教育培养的是思维能力,人大的这种教育模式有很好的结构性,为大家思考问题提供一个很严谨的思考模式,各有千秋。

主持人:关于大学学习期间参加的实践活动和实习,请问在座的各位有什么看法?应该选择哪些领域实习?应该怎么选择相关的阅读书籍?

张一鹏:关于公法私法领域的选择,需要考虑的,一是兴趣,二是找工作的对接程度。关于实践活动和实习,对未来的工作很有帮助,一是可以发现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工作中实际需要的有很大差别,二是会发现在校学习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

主持人:那在工作中需要注重哪些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发展呢?

张一鹏:第一是法律知识,第二是外语,第三是金融经济等泛泛的知识。另外,学习能力也很重要。

主持人:对于在校的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准备?怎么分配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呢?

张一鹏:学好专业课,学好英语课,有时间的话选修一些外院的专业。

主持人:您能不能对于考美国的法学博士(JD.JurisDoctor)提供一些具体的备考经验呢?

邹 钦:做题!

郑小敏:关键是努力!

张一鹏:不要有太大心理压力。抱着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尝试,能拿到最好,拿不到也没关系。

主持人:想请问一下郑老师,关于毕业后的去向,比如公务员、律师、教师、科研人员等,您有什么建议?

郑小敏:不管选择什么职业方向,其所运用的思维方式、语言、文字、解决的问题都是相通的。个人能力方面的培养不是重点,法律共同体需要的个人素质的培养才是根本。

学生提问:我是大二本科生,能不能去外资律师事务所工作?应该做什么准备?

张一鹏:可以。但心理和生理上的承受能力都要非常强!首先,参加考试是对心理的一次摧残;其次,与工作特征有关,比如律师的工作时间很长,甚至可能通宵工作,平时可能经常加班,这些都需要心理、生理上的承受能力。

主持人:我觉得需要做的准备就是要简历上好看、脑袋里丰富,适合自己。不知道师兄师姐还有什么高见?

邹 钦:准备就两条,一是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二是要有抗打击能力。

张一鹏:虽然熬夜了,但是参与其中,辛劳有了成果之后,还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是就个人而言,我不鼓励大家熬夜,那样对身体不好。

郑小敏:不断学习,在行业中不断和精英人士接触、学习。

学生提问:我是学金融的,有读JD、LLM(法律硕士)的想法,您怎么看?

张一鹏:JD学费是LLM的三倍,学金融的话没有读LLM的资格,不过还是可以读JD的。

郑小敏:我这里有一个数据给你做参考。人大法学院每年的毕业生150人左右,出国的50人左右,读JD的不超过5人。若你能承担得起,可以试着申请一下。

学生提问:张师兄,之前有在法律援助中心看到关于您的一些相关介绍,想问一下是什么原因让您留在法援那么久?

张一鹏:兴趣。因为在法援中心不仅能够将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与管理有机地结合,而且还能和其他人一起管理,一起招人,同时还涉及一些与外部营销相关的东西等等,感觉积累了很多有用的经验。

主持人:能不能提供一些求职过程中具体的技巧呢?

邹 钦: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从面试官的角度看,看简历首先看英语好不好,有没有语法错误,然后看排版好不好。细节很重要。

学生提问:我是研究生,想要跨专业选修,怎么学习比较好?在律师事务所有没有年龄竞争?

郑小敏:法学院的人都比较讲究体系性和知识的完整性,其他学院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部门法的学习领域。

尚伟鹤:律师事务所的人会有一定的级别划分,有些竞争力比较弱或者显现不出优势的都选择了转行。

走近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主讲嘉宾:

王俊杰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交易咨询部并购整合服务合伙人

任喜凤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北方区人力资源部高级职员

专家:

赵锦兰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

嘉宾语录:

关于人才的培养,第一要把英语学好,第二要把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好,有机会的话就多多实习。因为真正在社会上发展得好的,不一定是学习非常好的,而是打交道的能力特别强的学生。在大学一定要好好学,因为学校安排让大家学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讲座实录

主持人:我们都有听过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为代表的专业服务行业,但是大家都不甚了解,能不能请王先生给我们讲一下相关业务和行业的发展情况?

王俊杰:服务业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行业,包括咨询、传媒、公关等,这个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神秘,只不过它提供的是一种无形的服务。安永对员工的要求归纳起来有三点:第一,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第二,要有一个好的心态;第三,要有很好的抗压能力。

主持人:赵老师,您能不能以商学院为例,谈谈这一行业的就业情况呢?

赵锦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直是和商学院合作的最大雇主之一,学生就业方面近些年来也有很大的变化。去年商学院毕业生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少了很多,但是有一个比较好的变化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了,企业和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配套中,这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

主持人:专业服务行业的用人单位在用人需求和选拔人才方面,对专业学历和实习经历有什么要求吗?

王俊杰:任何专业的应聘者我们都欢迎。我们在用人上也有其他的一些要求:第一,很强的学习能力;第二,逻辑分析能力;第三,沟通能力,其中包括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合作能力等。另外,我们非常看重英语。

主持人:谢谢王先生的介绍。能不能请王先生说说审计部门和您所在部门的区别?

王俊杰:性质不一样。我们部门的工作更多样化,审计部门主要负责检查报表等文件有没有问题等。

主持人:接下来请赵老师就人才培养改革政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赵锦兰:人才培养改革变化比较多,每年都有新的本科生人才培养路线图出台。今年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就打破了过于专业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培养路线更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践和英语口语,这也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对国际化的高要求和强实践性相符合。政策出台后,雇主更多地参与到了招生的环节,我们也和他们一起讨论学生的课程问题。

主持人:王先生您能不能说说就业后职业发展路径的问题?

王俊杰:发展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公平。一般开始两年是转型阶段,中间有三年的工作阶段,然后有考核阶段等。公司每年都会有评估,通过个人能力的评估确认相应的职位。

主持人:能不能请任女士为我们介绍一下安永的实习申请程序呢?

任喜凤:安永的实习生大规模招聘基本都是在寒假,招聘通知在十月份左右发出。招收实习生时,要求英文能力比较强,有很好的学习能力的任何专业的人通过的机会都比较大。元旦以后会确定实习生,实习期从四周到两个月不等。

学生提问:刚刚王老师说过,刚进入公司时压力比较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呢?

王俊杰:角色位置的转化。

学生提问:请赵老师和我们说一说测评软件的相关情况可以吗?

赵锦兰:学校的测评软件对大三的学生已经开放,但是对大一的学生还未开放,如果在座的大一学生需要这个软件,可以向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提出申请。

学生提问:我想问一下企业对员工职业发展的看法,如果员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公司会持什么态度?

王俊杰:理解,支持。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这一行业一直工作下去,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现在给他的工作经验,能为他以后的工作做准备,我们会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来看待。

在学校的时间很宝贵,浪费了就再也追不回来。要珍惜时间,多尝试、多努力。但是学习之外,还要注意自己业余生活的丰富性。

任喜凤:Beyourself!Creatyourfuture!坚持自己想要的并为之努力。

赵锦兰:要有责任心,要珍惜实习的机会,挖掘自己的潜力,发展自己的职业道路!

互联网行业需要这样的你

嘉宾简介:

李继任 搜狐集团人力资源经理

董翔鹤 搜狐集团新媒体事业部高级设计师

别 敏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

嘉宾语录:

早规划:测试自己的性格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不断地去细分,先分一个大的领域,再划定到某一个行业,再到某一个企业,综合参考。在大学期间,从两方面打造自己:一是专业能力;二是课本之外的知识,比如去企业实习。动态地理解社会,把基础打扎实。

没有捷径可走,不知道门在哪的时候,就要不断地去寻找,要多去体验、多出去走走,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作业和功课完成就行,积累很重要。

节目实录

李继任:搜狐属于互联网比较老牌的公司,张朝阳自己也强调创新、包容,弹性很大。我们公司内部文化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好人文化,注意在这里强调的“好人”是指,品质好、正直善良讲诚信,态度好、工作方式好,大家互相协作发展。第二种是证明文化,在搜狐工作整个宽松度比较大的,大家尽情发挥,在工作中结果导向是比较明显的。

董翔鹤:在搜狐做设计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搜狐新闻客户端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渐渐有积累,领导也不会干涉太多,有自己的方案就自己搞研发,老板只会看你的方案是什么,如果你的方案是合理的,就可以去做。我们每周都有一次分享,大家都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就像乔布斯说过的:苹果是经过一个不断碰撞、不断打磨的过程,才最终成为鹅卵石的。

主持人:我们也相信搜狐平台很强,只有在这种很强的平台上才能充分发挥自我的价值,也会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那么接下来我们把时间交给在场的同学们,这个宝贵的机会可不要错过,可以面对面地和顶级企业的老总进行对话。下面有请穿红色衣服的同学进行提问。

学生提问:我是一名大四学生,现在的想法就是想进入电商平台公司,如果可以的话更想留下来。

学生提问:我现在就读于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艺术史和管理专业,也学习经济学方面的、主要是微观经济学方面的课程。我最近也在研究新媒体appstore等,有一次我去餐厅点菜的时候就想能不能也进行一些这样的应用。我了解搜狐的关注点在逐渐地向手机客户端转移。这是新媒体的趋势。

别 敏:今天搜狐来到人大,企业最关注的是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需要检验。我们作为学校,作为老师,也可以这么理解:学生也是一种产品,我们培养的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教育,以后都要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那么我们的产品究竟会怎么样,也关乎着学校的发展、荣誉。

主持人:非常感谢老师画龙点睛般的提醒,综合素质确实是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当注意加强的。那么大学生应该怎么样做好职业定位呢?

李继任:抛开提纲,我们以前也是有困惑的,我也有一些心得和教训。有些人工作了15年,也不一定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但是有些学生就特别清楚自己要什么,另外一部分学生自考上大学后就没有压力,吃饭、谈朋友,生活无忧无虑。总之一句话:早规划。测试自己的性格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不断地去细分,先分一个大的领域,再划定到某一个行业,再到某一个企业,综合参考。在大学期间,从两方面打造自己:一是专业能力;二是课本之外的知识,比如去企业实习。动态地理解社会,把基础打扎实。

董翔鹤:我本身是一个没有规划的人,但是我知道我想要的方向,虽然走了很多弯路。所以要早一些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搜狐虽然好,但还是要看适不适合你。现在很多工程师出来创业,比如之前百度的一位工程师出来创业做小龙虾。他们有设计方面的思维,但创业要多动手、多练,没有捷径可走,不知道门在哪的时候,就要不断地去寻找,不要读死书,不要老泡在自习室、图书馆,要多去体验、多出去走走,不断地发现生活中的美,作业和功课完成就行,积累很重要。

主持人:怎样在招聘的过程中发现那些有潜质、会对公司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才?

李继任:这个问题问得好。最重要的是简历,我们会在简历中发现相关信息。有很多同学所经历的工作和自己的专业没有多大关系,我们通过简历先看基本层面的东西,你所接触到的一些事物。你的抗压能力怎么样,你的实习经历。如果在你的简历上所呈现的仅仅是一些发小广告的经历,我们就认为不太适合,所以尽量找一些大的公司去实习,世界500强更好。不过我更看重的是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生提问:老师您好,我是大二学新闻的,关于新闻客户端领域,我想请教一下董鹤翔设计师,学新闻的在你们的团队里是个什么样的地位?

董翔鹤:我们有自己的运营,我们的团队里都是设计师。

李继任:搜狐主要是做生产的,我们特别欢迎人大学新闻的同学。不过据我所知,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毕业后大家倾向于去传统媒体和平面媒体。关于网络媒体,包括门户网站,媒体形态都会有变化,大多数是在手机客户端上看到。关于新媒体的发展,企业要做一个自我革命,搜狐这两年的总编辑都是从原来的传统媒体过来的,几乎每一个频道都有来自传统媒体的同事。这个就供大家参考吧,从意识上,大家的择业观念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

学生提问:老师您好,我是学管理的,感觉学的东西很多是非常虚的,在书本上是没有的,比如说HR,它的分工也是非常细的。学的东西关于app舞台灯光我最近也想了很多。

董翔鹤:你要做app,你应该去想,它有些什么功能,你把这些考虑清楚,就知道干什么了。你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不光要考虑自己的利益,还要考虑客户的利益。

学生提问:在座的应该都是我的老师,所以我就想冒昧地请教李经理,我是艺术学院新媒体方向的学生。我知道人生的积累很重要,所以也会做设计之外的东西,在艺术行业跨专业学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做设计牵扯到对市场、经济、心理学的学习。我担心的是,行业魅力非常大,我就有点力不从心。传播的力量非常大,比如说我现在和您说话也是在传播。我有时候会考虑“这种工作到底适合我吗?”等一系列问题。

李继任:能感觉出来这位同学非常焦虑,想要的太多。每个人刚开始对各种领域可能都很感兴趣,但要以你的本专业为主,将不重要的东西剥离出来,方向有了的时候你持续去做就好了。怎么做取决于你自己,要不断地去思考,不断地去追求上进,规划太细是不可能的。关于别人的企业文化,当我满足不了人家的5点要求,那就这样想:我能不能满足其中的4点、3点、2点甚至是1点呢?不用那么焦虑,大公司内部也会有很多帮助的体系,只会越来越好的,慢慢进步。你基本的东西有了就好。

董翔鹤: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把周围的信息当成是水,不断地吸收就行。

学生提问:您好,我是人民大学大二的一名学生,辅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请问搜狐会考虑要大二、大三的学生吗?

李继任:大二到大三的学生我们会考虑,但就怕时间协调不好,人力资源是个舶来品,是源于国外的一种理念,将人力作为一种资源、让大家更舒服地去工作。我们更欢迎科班出身的同学。还是要看实习经历。不过话说回来,我们企业招人有时也是非常困难的,不只是你们求职难,我们有时也要花钱请猎头公司帮我们找。搜狐对于HR的要求:聪明、勤奋。(作为军师、服务者的角色)理解业务、理解别人的需要。

学生提问:您好,我是人民大学大二财政金融学院的一名学生,虽然以后我可能会出国,但是我想了解一下搜狐。我们以后的就业去向一般是投行、银行类的金融机构。

李继任:财政金融专业的学生我们招的比较少,毕竟有专业上的限制。应届生需要改进的地方:求职目标不明确。你的适应能力很重要,角色转换和情绪管理需要加强。在企业中,你的产品要接受消费者的考验,你要解决各种冲突。最早的学生是比较能吃苦的,不像现在,大家自我意识还是比较强的。要有归零心态,把自己当成机器上的一个螺丝钉,企业是一个大机器,你要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学生们不要太着急,在成熟的企业里,企业给你的回报和你的贡献是成正比的,头五年你都是学习期,下一个阶段是奉献期,再下一个阶段是输出期(管理者)。

学生提问:去大公司实习和小公司实习有什么区别吗?

李继任:建议去大公司实习,你的眼界就会不一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问题。成熟的企业分工很细,要主动地去想,吸收企业的一些东西,建议大家多去实习,你的贡献越大,留下来的机会也就越大。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芸芸众声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职场ppt初做感悟)(职场ppt讲课范文)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m9dj6.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3-06-23
下一篇2023-06-23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