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八股文赏析)(优秀八股文赏析)

“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八股只是民间的叫法,考八股,其实还是考经义。

元代科举停了好多年,但一恢复,就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注,复以己意结之。

考试专从《四书》里出题,而且只许按照朱熹的解释回答。“复以己意结之”云云,当然不能当真。

对儒家经典的说解那么多,为什么单单挑中朱熹?这个问题当然很复杂,但有一种说法是,朱熹的思想特别迂腐特别僵化,所以特别适合封建君主拿来做愚民教育禁锢思想维护专制统治,这肯定是不对的。

朱熹这个人,学问当然很好,诗文也算高手,至于思想,只要你别断章取义的死抓住“存天理,灭人欲”这些话不放,会发现至少和同时代乃至近代以前的大多数学者比起来,他还算通达的。而且,他有不少观点,简直可以算是反专制的。

那为什么还要拿他的书出题呢?一个简单得有点不成话的理由,也许其实倒很重要:内容浅易,篇幅合适。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宋朝人给予了格外的重视,构建出了一条单线的儒学传承线索。朱熹把它们合在一起,称为《四书》。传统的《五经》,加起来将近60万字,其中还有大量《商盘》《周诰》佶屈聱牙的内容,对一般人来说通读一遍都是巨大的工程。

而《论语》和《孟子》是两册小书,《大学》和《中庸》则只是《礼记》中的两篇,《四书》加起来才5万字多一点,而且比起《易经》《尚书》《周礼》来,肯定不算难读。考试时拿《四书》取代《五经》,其实就是帮你划重点缩小复习范围。

(优秀的八股文赏析)(优秀八股文赏析)

▲ 古代科考用书 :四书五经、八股时文,现藏北京高碑店科举匾额博物馆

至于不管是《四书》的内容本身,还是朱熹的注释都有些危险的思想倾向,其实没那么重要。因为作为敲门砖的考试内容,往往都会遭遇这样的命运:大多数应考者并不打算去实践考试大纲里的主张,反而由于反复的背诵揣摩,只会对这些主张越发麻木。

因为专从《四书》里出题,所以八股文也叫四书文。但八股这种作文形式,正式出现还要更晚,要到明成化年间。

八股是形式主义的极致,一篇八股只有几百字,这里最简单地说下结构:

一是破题,就是用自己的话,解释题目的意思。

二是承题,接着题目的意思,把你文章的内容,简单讲一遍。

三是起讲,把全文的意思,稍微详细地讲一遍。

四是入题,准备进入正文的过渡段。

五是分股,这才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八股文之所以叫八股文,就是因为这里要分为八大段,一段话叫一股。八股两两相对,形成四组对仗。

六是收结,文章结束 。

(优秀的八股文赏析)(优秀八股文赏析)

▲ 八股文示例,北京国子监“金榜题名——中国古代科举展”,写八股文,《四书》首先要背得烂熟,但光有背功远远不够,你还必须要精于玩弄各种高难度的,也许非汉语不能有的表达技艺

要写八股文,《四书》首先要背得烂熟。尤其是科举越考到后来,命题组越害怕考生押题,题目也出得越来越刁钻,往往只是些没头没尾的话,你如果不能迅速还原出这话的语境,基本就直接出局了。

更恐怖的是还有一种“截搭题”,比如看见《王速出令反》这个题,你要是以为可以奉旨造反,那就真悲剧了。因为这是“王速出令,反(意思是归还)其旄倪,止其重器”这句话,故意错误断句,硬截出来的题目。

但光有背功远远不够。你还必须要精于玩弄各种高难度的,也许非汉语不能有的表达技艺。比如猜谜语,对对子和演戏文。

总之,写八股文不但是作文而接近标准化试题的最高典范,也是汉语世界各种文字游戏的集大成。当年,苏轼指责经义考试缺少技术门槛,于八股自然是完全不成立了。

写好八股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天分,也需要长时间专注而刻苦的训练。那些有点聪明又不那么聪明,所以必须付出比别人加倍努力的人,肯定痛苦最深,也许人生从此就被套牢。

(优秀的八股文赏析)(优秀八股文赏析)

▲ 庄瑶殿试卷,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长258厘米、高44厘米、宽 10.7厘米,现藏中国科举博物馆,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在科举考试中规格最高,试卷卷首有“第贰甲第贰拾玖名”的字样,内侧有庄瑶中秀才、中举人和参加会试的年份,整张试卷完整地保存了殿试收卷、弥封关防、阅卷、钦点的全过程

然而,学渣们往往是要对着八股开骂的,尤其自信很有才华的学渣。另一方面,早早高中的考场达人,跟学渣之间也未必没有共鸣,毕竟,进士已经到手,回想之前被考试压抑的青春,那么多才华精力耗费在这无聊的“举业”之中,当然也不免恶向胆边生。

开骂当然很容易,因为大约没有比八股文的缺陷更明显的事了。

第一,它没内容。八股文里承题、起讲、分股,这三部分内容,表达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一遍比一遍篇幅大而已。

第二,八股文的这种空洞,是和同样有点空的“文化素养”,还完全不是一回事。袁枚在《随园诗话》里嘲笑,这批人“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

第三,当然最直接有力的质疑是,科举是选拔官员的,而写八股的能力,和行政能力有什么关系呢?

到清末,梁启超说得更狠:“故深知中国实情者,莫不谓八股为致弱之根源!”

现在回头看,梁启超的话,肯定是言重了。不但中国衰落的锅轮不到由科举来背,甚至于,我觉得都未见得能说八股禁锢了思想,要求考场作文成为新的思想增长点,恐怕本来就是不能承受之重。最有力的反例是:几乎所有人都承认,明代后期的思想领域,远比明前期活跃。而八股文,恰恰是明后期才有的东西。

真正令人感兴趣的,还是科举为什么不考点实在的东西?

科举出身的明清官员,确实专业化水平很低。怎样做好行政工作,官员身边的师爷,倒是经受过比较系统的训练。可师爷是官员私人聘请的,体制内没他的编制。

但不应忘记的是,中国古代的官僚,在它的诞生之日,反而一点也不业余。然而,这些能干的官吏们,工作起来是怎么想的呢?

西晋的陆机批评说:

夫进取之情锐,而安人之誉迟,是故侵百姓以利己者,在位所不惮,损实事以养名者,官长所夙慕也。

酷吏自己,有时会把话说得更直白:

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

传统的农业社会,除了治水、抵御边患等少数大事,实在并不需要政府手伸得太长。所以中国的官僚体制演变,出现了一种从专业发展到业余的奇怪进程。

(优秀的八股文赏析)(优秀八股文赏析)

▲ 绘画,描绘古代科举场面,科举所考八股文代圣人立言,形式固定,不能体现文化修养,当然是事实。不过既然考试的目的是选拔官员,那么恐怕只能说,能把八股文写好,至少体现了照章办事的能力

读《四书》作八股出头的官,意识形态上,主张是要爱民;实践能力上,他多少带点书呆子习气,兴风作浪的能耐也有限。而中国古代政府固然理论上是什么都可以管的大政府,但实践上基本是财政一直紧缩,能不管尽量不管的消极政府,效率太高也没有必要。这样,两者刚好匹配。

只不过,一旦到了王朝鼎革的时期,这个消极性的官僚系统,当然就无力应对了。至于当五千年未有之变局,

传统的老大帝国要转型为现代的民族国家,更专业的官僚人才也就成为必须。梁启超们的呐喊声中,八股文考试,也就不得不“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但无论如何要说明的是,写八股文作为一种检验智力和意志力的标杆,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

查看近代以来率先应对西方文明挑战,成为优秀的现代化人才的人物,有很大比例出自书香之家。有学者统计,清代科举的巍科人物(状元、榜眼、探花、会元等),和当代两院院士的籍贯分布,竟是基本一致。

本文为“凯风清韵”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欢迎广大读者转载到朋友圈

声明:我要去上班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凯风清韵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删除。

本文标题:(优秀的八股文赏析)(优秀八股文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51qsb.cn/article/m9ek3.html

(0)
打赏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QQ扫一扫QQ扫一扫
上一篇2023-06-28
下一篇2023-06-28

你可能还想知道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